B10:经济新闻·金融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0:经济新闻·金融

融创弃佳兆业 生命人寿成“接盘侠”?

生命人寿对“佳兆业事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去年净利同比下滑超3成,分析称其不会放弃股权

2015年06月03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一场关于佳兆业的收购案戛然而止。5月28日,融创中国复牌并发布公告称,融创中国已于5月26日同佳兆业签订收购终止协议。至此,融创中国对佳兆业的收购计划正式宣告结束。

  处在漩涡中的佳兆业面临两个选择,自救或寻找新的接盘方。在这种情况下,一直在佳兆业事件中低调不语的单一股东生命人寿(现已更名为“富德生命人寿”)被推到了台前,被寄予了厚望。曾被认为两次出手相助的生命人寿会成为“接盘侠”吗?此前,生命人寿发布2014年年报显示,对“佳兆业事件”做相关计提减值准备,同时披露,净利润同比下滑35.8%。

  【事件】 生命人寿两次出手相助佳兆业

  今年2月6日,融创中国与佳兆业集团发布联合公告,融创中国购入佳兆业25.29亿股股份,占公司49.25%股权,耗资45.52亿港元。接下来,融创中国将对佳兆业集团提出要约收购。但公告显示,佳兆业的第二大股东生命人寿表示不接受要约收购,保留佳兆业29.96%的股份。

  当时就有分析人士认为,生命人寿是要留下来赌一把融创中国接盘之后佳兆业的股价升值空间。

  如今融创宣布退出,生命人寿何去何从?对此,佳兆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有消息将会发公告,一切以公告为主。而生命人寿官方则暂未回应。一位地产分析师认为,生命人寿是战略投资,跟融创不一样,应该不会放弃自己的股权。

  事实上,在佳兆业困难时期,生命人寿曾两次出手相救。一次是在去年年底,佳兆业曝出大量深圳房源“被锁”危机时,生命人寿曾以每股2.898港元,接收郭氏家族转让的11.2%股权;另一次是在今年4月份,生命人寿向佳兆业提供贷款13.77亿元,用于缴付与佳兆业去年联合拿下的深圳大鹏新区地块土地款。

  据悉,在生命人寿向佳兆业提供贷款之前,佳兆业位于深圳的八个项目部分房源已经“解锁”。一位保险分析人士认为,去年底佳兆业大股东突然出手转让其有持有的股份,生命人寿全权接手很让人吃惊。现在佳兆业在深圳的部分房源已经解锁,前景比当时更好,因此,生命人寿还是会自己持有股份,但是会不会接盘就说不好。

  【影响】 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长

  生命人寿2014年年报显示,生命人寿已评估2014年末发生的“佳兆业事件”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并计提了相关减值准备。

  据生命人寿合并报表数据显示,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将近34亿元,而2013年这一数据仅为428.78万元。

  据生命人寿回复,年报中披露的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近34亿元包含了“佳兆业事件”的减值准备,但其未透露具体的减值数额。

  一位会计学教授表示,在某项投资上做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能直接说明投资亏损了,但可以说明投资的这家公司业绩不好,利润下降。这会影响投资方的利润,利润会减少。

  2月18日,佳兆业集团曾发布公告称,预期集团截至2014年12月31日年度的股东应占综合纯利将较于截至2013年12月31日年度大幅下跌。生命人寿年报显示,2014年公司净利润为34.53亿元,同比下降约35.8%。

  【未来】 分析称生命人寿不会放弃股权

  一位生命人寿内部人士表示,生命人寿目前正在进行转型,像这类以资本驱动负债的公司,是不会放弃投资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但是生命人寿的后劲十足。一位保险会计学教授表示,即使对佳兆业事件计提了大量的减值损失,但生命人寿2014年利润表现仍然可观。

  从年报看,生命人寿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532.73亿元,同比增长76.3%;投资收益为149.55亿元,同比增长162.9%。

  “生命人寿有能力去接盘佳兆业,而且是利益共同体,也愿意接盘,但是还要看佳兆业房源解禁的程度,全权接盘不太现实。”上述保险分析人士表示。

  但值得注意的是,据《华夏时报》报道,佳兆业佛山公司已由富德集团接管。报道引援一位接近富德集团的知情人士称,先从房源未被查封的佛山项目入手,接下来佳兆业其他区域公司的项目,估计也将由富德集团陆续接手并盘活。

  实际上,富德集团与生命人寿属一致行动人,生命人寿第一大股东是深圳富德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即富德集团全资子公司。生命人寿通过生命人寿和富德资源投资两家公司合计持有佳兆业29.94%股份,为佳兆业单一大股东。

  此前有分析认为,如融创无法和债权人达成共识,佳兆业最有可能的接盘者将是二股东生命人寿。辉立证券分析师陈星宇曾表示,对于生命人寿而言,除了拿出大量资金的投入以外,本身可能就与管理层有若干其他协议,所以,担当的角色自然超出一般投资者。

  新京报记者 梁薇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