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书评周刊

当我们谈创业时,我们谈这几本书

2015年06月06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这似乎是一个不谈创业就无话可谈的时代。在此语境中,当我们在谈论创业时,我们一定会谈到几本书。

  “今年的除夕夜,我基本啥也没干,就在看《从0到1》”,新东方“三驾马车”之一的徐小平这样回忆。

  对于80后创业者傅希昌来说,《从0到1》是一本“奇书”,他曾经用了4个小时一口气读完,几周之后又忍不住重读了好几遍。作为一个从军15年的“兵哥哥”,小傅的心思却都放在了创业上,退伍后成立了“军创汇”——一个专注于中国复转军人和军嫂的创业服务机构,《从0到1》这本书给了他很大的创业信心,“我知道了成功模式不可复制,我不想再做跟在后面跑的人,从0到1的创新思维才是正道。”但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从书中获取正能量。1986年出生的杨天国,读了一本叫做《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的创业书,看完后觉得自己是个“二流”角色,做不了创业的事,只能去创业公司“打工”。来到而立之年关口的他,“焦虑自己一无所有”,一度要扎进创业浪潮中做“合伙人”,《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给他降了温,“这本书讲得很朴实,如何管理团队,如何分配股权等等,开一个公司要兼顾那么多事情,我做不了”,杨天国最终选择去一家叫做“春播”的生鲜电商创业公司。

  这是一个疯狂的创业时代,而“创客”这个词也风风火火地闯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热潮汹涌,越来越多的身边人都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创业故事,你会看到“临近中午,咖啡馆里有几个年轻创业者人手一个肉夹馍,配着咖啡谈A轮融资”的场景,你也能亲历“在广州,随便去哪个餐馆吃饭,去个洗手间都能沿路听到有几桌在谈天使,谈ABC轮”的景象,每个创业者都在找寻“金玉良言”。

  郭沫若在诗集《女神》中,引用过歌德的一句名言:“永恒之女神,引导我们前行”,创客们去哪里寻找这样的“永恒女神”呢?答案在创业书里。

  于是我们看到又一个畅销浪头打来——创业类图书终于在2015年上半年迎来井喷。《从0到1》、《创业维艰》、《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无须等待:YC合伙人的创业课》、《互联网+:从IT到DT》……此类财经创业书在京东、当当、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的图书销量一跃冲到了前十且居高不下,而《从0到1》更成为了今年迄今为止最畅销的商业书。“《从0到1》今年2月9日上市,到现在卖了正好一百万册。《创业维艰》三十万册,《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也有十几万册”,这是出版方中信社第二分社社长卢俊给出的销售数据,“2010年以后,财经类图书占有的市场份额只在4%左右,一本商业类图书能卖到五万册就是畅销书了”。据悉,这本书的英文原版2014年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已经成为全球热门的畅销书,但即使在美国本土,也就卖到20万册,中国的一百万册销量,卢俊觉得“太疯狂了”。

  读了,却不代表懂了。畅销的创业书也遭遇了很多批评,知名财经作家邱恒明发问“没人敢说《从0到1》是本烂书吗?”,更有国内当红商业杂志《商业价值》撰文指出该书的创业方法不适合中国国情。对此,另一财经类书籍出版大户湛庐文化却有别的想法,总编董寰认为,“大众创业,并不是说局限在具体创新项目上,而是会形成更深的社会智慧,像是‘人人共享模式’的形成”,据介绍,在三月两会之后,湛庐的《伟大创意的诞生:创新自然史》、《智慧社会》这两本论述创新社会理念的书,销量直线上升。

  十多年来,“创业”与“互联网”紧密交融,最近五年,越发趋于癫狂状态。在此市场需求下,创业书同样面临泥沙俱下之境。它们究竟是为创客授业解惑的良方,还是仅仅是一碗虚张声势的商业鸡汤,以身试“读”的创客们心中自是分明。我们老套地用一句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对创业者来说,如何辨识风向,找到对症下药的创业书,才是颠覆的关键。

  撰文/新京报记者 柏琳

  详见B02-B05版·主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