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剪辑)是在两维空间和一个时间维度上对声音和画面做马赛克式的拼接。每一个镜头看起来都像一块无瑕的珠宝上一个小小平面,在跳跃的时间中串起一套纷繁复杂的舞蹈,折射出某种意义和情感。弄清楚深藏于舞蹈中的奥妙永远是一件迷人的很具挑战性的工作。” ——沃尔特·默奇
因《英国病人》而结缘的对话者
这是一本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与电影剪辑大师沃尔特·默奇的对话集。此类体裁的图书中最经典是柏拉图记录苏格拉底言谈的《对话录》,以及爱克曼所编的《歌德对话录》。到了近代,由于录音设备的出现所有那些因为忙碌无暇写作的精英人士都适合于出版此类图书。实际上此类书的出版也的确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这本书是由翁达杰整理出版,但主要的内容却由沃尔特·默奇贡献。他另一本专论电影剪辑法则的书《眨眼之间》也已翻译成中文出版。由于翁达杰本身是一位有丰富创作经验的作家,所以这本书的内容也深刻而丰富,恰如沃尔特·默奇评价某部电影杰作时所用的短语:“具有明晰的厚重感”。
翁达杰是一位小说家,他认为电影剪辑和小说的编辑之间有极大的相似性,而且他自己擅长的写作方式又特别注重编辑的作用。对他来说写一部小说等于制作一部小说,先是大量地搜集资料,然后是漫长的编辑。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对电影剪辑十分感兴趣。当他们在电影《英国病人》(迈克尔·翁达杰其原著作者,沃尔特·默奇其剪辑师)拍摄过程中相遇时,很快就变成好友。一次偶然的机会,由沃尔特·默奇的妻子邀请翁达杰参加一个电视谈话节目,翁达杰执意邀请默奇一起去,正是从那次电视对话之后,他们都觉得言犹未尽,于是有了更深层次交流的想法,以上就是这本书的来历。
将混音法则用于剪辑艺术的默奇
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因为这些谈话是在五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和加拿大多伦多。真正左右这本书的并非是中心话题“剪辑”,而是沃尔特·默奇庞大的知识结构。由于他对宇宙的构成很感兴趣,而且有丰富的天文学和生物学知识。因此他谈论剪辑理论以及电影、电影人、电影史的时候都带着特别清澈的宏观视角,因而常常表达出精辟的见解。而他最专注最精深的知识是对声音的知识,他本来只是一位混音师,后来才成为剪辑师。但是他将混音的法则运用于剪辑之中,将剪辑所使用的影像流、声音流看作和意识流同等的处理对象,大大增强了剪辑的魔术性。这是他看待剪辑的最独特的方法。
熟悉电影史的都知道,声音元素是在电影发明很久之后才获得应用的,这就是从无声片到有声片的过渡。这次过渡不仅仅是增加了一种创作的媒介,而是完全革新了电影的制作方法,包括场面调度、摄影、表演和剪辑,所有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对声音有效利用也大大节约电影的成本,比如用声音即可在画里画外制造出一种恢宏的场景或魔幻的氛围。声音具有至高无上的魔力。默奇特别欣赏法国导演让·雷诺阿的一句话:“配音,即用别的声音来代替本来的声音,是一项魔鬼的发明。如果这事放在十三世纪,从业者全都要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其罪名是宣扬灵魂的双重性。”
长久专注的观察中获得了幸福感
如何在电影中释放声音的魔力就是默奇所有智慧的起点。在他眼里真正的电影之父是福楼拜、贝多芬和发明录音设备的爱迪生。他认为福楼拜是每一个意识到平凡的现实存在着某种意义的小说家,他通过细致的观察将那种意义发掘出来,而摄影术的本质就是一种致力于近距离观察非常细小的事物。而“贝多芬则发现通过强力扩展、对比、变形的手法改变音乐的节奏和配器的结构,可以激发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力量来。”默奇说:“贝多芬之前的作曲家们,都是按照法则分单个的乐章来创作,每个乐章都定义一个统一的音乐空间,并在其中探索变化。比如拿海顿的音乐来看,就像在一个宫殿的不同房间里巡游。而贝多芬的音乐抛弃了这些法则,他的音乐更像大自然而非建筑。每个乐章都有丰富的多样性,时而用尽所有配器,时而又只剩下唯一一件乐器的声音……”电影发明之后只用了很短时间就吸收了福楼拜和贝多芬的创作方式,既致力于近距离观察又运用富有力度的材料以引起观众巨大的情感共鸣。
至于爱迪生发明了录音设备,默奇更是将其看作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双重奇迹,因为在那之前,声音对人来说一直是稍纵即逝、不可捉摸之物,而现在人们不仅捉住了它,而且还能用它来创造一个魔幻的世界。相对于影像剪辑来说,沃尔特对声音编辑更为着迷。而且是很小就为此着魔。他很喜欢向人讲起他小时候与一台磁带录音机的故事——本书里有讲到,在他为法国电影家、实验音乐家米歇尔·希翁的书《视听》所写的推荐序中也讲到。“那些青春期之前的岁月,我沉浸在声音之中,我听、录、剪辑声音但没有任何影像,使我——在最终进入电影行业时——能看透声音女仆般的谦卑,去捕捉比以她王冠的一瞥更多的东西。”
沃尔特成长的秘诀是他对声音的理解总是建立在空间想象力之上,正如他所说:“如果我录关门的声音,我是记录下了关门这一事件所发生的那个空间。”他从十多岁就对此着迷,这为他成为卓越的剪辑大师意义重大。基于此,他还有一句关于幸福的格言可以拿来与世人分享:“如果一个人在他最终从事的事业中能看到自己九岁到十一岁期间热恋过的那些事物的影子,那他获得幸福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很明显沃尔特所定义的幸福感来自于从长久而专注的观察中获得的智慧回报。
通过舍弃,反而更多地拥有了
由于这本书讨论的话题非常丰富,无法将其要点逐一介绍,所以只能简单地勾勒一下默奇魔法世界的轮廓及其境界,这里可以拿他常提到的一种颠覆性剪辑技巧“蓝灯”理论——即出于艺术的需要,故意去掉一场戏里的一个关键元素——来说明一下。这个理论简单说就是:通过舍弃某些东西,你会发现自己却更多地拥有了它。这类似于《圣经》中教导的“丰饶”概念,在被剥夺之后,反则更多地拥有。用默奇更通俗的话说:“如果你把原本以为是某个创意的唯一核心的东西去掉。而一旦你去掉了它,会发现不但创意仍在那儿,而且它与所有别的元素存在着更加有机的联系。”
能获得类似这样的认识就不仅需要洞察力更需要魄力,拍电影是非常烧钱的事业,冒险剪掉一场关键的戏,必将遇到极大的阻力。说起来默奇非常幸运,在他的工作中,他遇到了很多慧眼识才的合作者,特别是大导演科波拉和乔治·卢卡斯,他们都曾都给予他充分的信任。默奇的谦逊和睿智总是给人非常美妙的印象,翁达杰很快就意识到此点,阅读本书的读者肯定也会与他有同样的感觉。□书评人 张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