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0:教育周刊·教育Media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0:教育周刊·教育Media

学霸为何变枪手?(1)

2015年06月0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扫一扫添加微信服务号
低龄留学热的背后,也潜藏着对托福、GRE考试“枪手”的市场需求。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本期话题 学术造假

  近期,《时代周刊》有评论指出,学术诚信问题,已经开始阻碍整个中国留学生群体的申请,揭示了中国留学生正在海外面临的诚信危机。其背后“历史文化论”反映出当下海外看待中国人的心态。

  5月28日,15名中国籍代考者,被美国司法部起诉,指控他们从2011年至2015年,多次代替考生或让他人冒名顶替参加某些主流考试,包括GRE,托福和SAT等。此外作案人员还涉嫌合谋伪造护照、邮件诈骗、电信诈骗等。一旦罪名成立,此15人将面临5至20年监禁,以及每人25万美元的罚款。

  案件中十五名被告年龄都集中在19-26岁,而其中两名主谋均仅24岁。这些曾经风光的学霸考神们,理应拥有大好前程,却亲手埋葬了自己的人生黄金期。

  有人体谅这些枪手们异地求生的艰难,于是铤而走险。但真正导致他们悲剧的,不止是他们个人操守问题或为环境所迫,更重要的是潜藏在其背后的庞大需求。

  考试造假=剥夺他人平等受教育权

  美国此次对中国“枪手”事件的重罚,不仅是杀鸡儆猴。正如此案中,美国国土安全局发言人的评价,“此行为不但是对美国大学的欺瞒,更是对美国移民司法系统的诈骗。”

  造假在美国人看来,不是学术腐败这么简单。在讲求公平竞争原则的美国人看来,考试中造假等同于剥夺他人平等受教育之权利,是对其核心价值的挑衅。不要说亚洲人,就是本国人都不会放过。2010年,威斯康星大学的前副教授古德温因伪造数据,不但被“辞职”,还被判入狱1年和10万元罚款。

  国人对待学术造假硬不起来

  相较之下,国人造假传统之悠久,对舞弊态度之随意,令人叹服。高考代考被捉,也不过停考一年到三年的处罚。似乎国人对待学术舞弊、造假一直都处于硬不起来的状态中,甚至有时还在学生圈中被看为聪明、调皮的象征。

  于是,不少“文化冲突论”应运而生,尝试将屡禁不止的造假现象,转化成中西方价值比较上。然而,这种转移视线的心态,对国人进步全无益处,而由外人来说,更是危害深远。

  上月《时代周刊》就有评论指出,学术诚信问题,已经开始阻碍整个中国留学生群体的申请,揭示了中国留学生正在海外面临的诚信危机。此文从当下现实和历史发展来分析中国学术造假问题。看起来是为中国好学生们申冤,但其背后“历史文化论”正好反映出当下海外看待中国人的心态。其言下之意,说好听点,叫“遗传性造假”,不好听就是“民族劣根性”,与海外盛传“中国人习惯造假”的大语境和谐呼应。

  这才是造假问题真正可悲之处。国人在内受假奶粉困扰,在外还要被怀疑假文凭。这标签贴起来容易,撕起来难。一旦某个种族都被冠以擅长造假、舞弊、功利、自私,那它就离危险不远了。

  因此,承认差异可以,但要混淆是非就不行。学术造假问题理应正视和重视。否则,那些“枪手”们谋杀的不止有自己的前程,海外留学生,更有每个“我们”啊。

  来源:微信公众号“留学杂志”(liuxuezazhi) 作者叶诗安

  (下转D11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