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健康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1:健康周刊

论“道”京津冀医疗融合

2015京津冀医疗融合发展论坛特刊

2015年06月09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张宗久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局长
方来英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
王建存 天津市卫生计生委主任
李红兵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
张绍廉 河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

  ■ 封面观察

  谁能赶上京津冀医疗融合这班“快”车?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一出,各行各业都动起来了。

  医疗健康产业更是风起云涌。

  房产、养老、保险等多个行业都看准了京、津、冀三地总计超过1亿人口的健康需求——这块巨大的,待挖掘的潜力市场。

  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助力, 资本的黏合效应,多年来一直“自己玩儿自己的”传统医疗行业,也嗅觉灵敏直奔“开放”、合作主题。

  跨地域组建“医疗联合体”、跨所有制的“公”、“私”合作、跨主管部门的“医养结合”……都在京津冀这片“热土”上,酝酿开花结果。

  搭上医生“多点执业”的风潮,医生——医疗资源的核心生产力——也跨过所属医院,探索组建医生集团,践行“自由执业”、按劳取酬的精神,直接按病种提供“连续化”服务,以吸引患者。

  在这个鼓励创新的时代,所有新生事物可能存在争议,但均未被叫停。

  已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即将发布细则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定位,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抓紧打造若干先行先试平台。

  6月6日,在新京报主办的2015京津冀医疗融合发展论坛上,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也直言,京津冀三地的医疗卫生协同进程中,势必引发医疗资源的重新配置。如何做好规划和政策引导,用市场之“手”,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让公众的就医、健康需求得到就近、科学、可持续的满足,最终实现京、津、冀三地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群众健康水平同质化,是三地卫生计生委需要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在更大空间去考察、调研、思考的战略课题。

  天津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建存推介天津团泊等健康产业园平台,表示要跳出“一亩三分地”的狭隘思维,积极主动与京、冀相关部门、机构和资金、资本对接,寻找新的医疗及健康服务业合作点。

  河北卫生计生委主任张绍廉则直接表达了对更多三地深度融合医疗项目的期待。他说,截至目前,河北省有24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京、津建立了业务联系,合作项目共计377个。但其中,属于共建共管、整体托管、集团化管理等较深层次的合作,仅有57项。

  可以预期的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下,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规划,也将在年内适时出台。

  引申张绍廉主任所说,京津冀的医疗、健康服务产业,既是洼地,也是极具开发潜力的平台。

  国家战略日益清晰,1亿人的健康需求摆在眼前,政策大门逐步敞开,是否能赶上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这班“快车”,就看各家的定位和本领了。 □魏铭言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