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卫计委主任王建存:希望带动天津低水平学科提升,期望社会资本来津开展医疗卫生服务
京津冀医疗协作中,北京与河北的合作热火朝天,天津似乎有些被“冷落”。实际上,天津医疗水平与北京差距相对较小,并具备某些学科优势。天津市卫计委正努力在医疗服务和疾病防控、卫生应急等方面加强京津冀之间的合作。
2015京津冀医疗融合发展论坛期间,《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天津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建存。他表示,希望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当中,带动天津低水平学科的提升,并期望高品质的社会资本到天津举办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合作。
谈现状
已开展共建、卫生监督等合作
新京报:在京津冀医疗融合过程中,天津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王建存:天津市卫生计生系统在医疗服务和疾病防控、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等各个方面全面加强京津冀之间的合作,签订三地合作协议,推进京津冀卫生处置和应急疾病防治一体化,包括综合监督协议。
医疗服务协作方面,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与北大医学部从2008年开始合作共建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津南区、武清区、东丽区、静海县共同打造医疗合作体和医疗卫生平台等。宝坻区中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医院建立中医联盟,宝坻区中医院和天津市口腔医院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等。
另外,天津很多肿瘤医院在沧州、河北都建了分院,包括具体项目及顶层的合作、人员与技术之间的交流等,内容也涵盖了三地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疾病控制等。
新京报:在京津冀医疗融合中,你认为天津有哪些特色?
王建存:天津行政区域人口为1516万,截至去年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4990个,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4.02张,逐步形成了五个医学中心、九个区域的医疗中心、九个专科诊疗中心。
在学科建设上,天津形成了血液病、临床肿瘤、器官移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骨科、眼科、口腔、肾病等特色,其中器官移植学科在全国有一定地位,有些学科还覆盖了河北省周边及“三北”地区和全国。
谈融合 跳出自身“一亩三分地”看问题
新京报:你怎么看京津冀医疗融合要达到的目标?
王建存:我年轻的时候到北京来,开车要四五个小时。现在早晨七点半从家出来,八点多钟已经坐在会场,实际上跟一个城市没有多大区别。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一体化,最早应该是京津之间。中央有政策,三地有需求,相互之间优势互补、交流合作,恐怕在区域发展中是必须的。
随着京津冀相互之间的协同配合,将来可能会形成一个大区域,医生、机构之间交流,可能都在这个大区域里进行,不需要再签什么协议。
从更高层次来讲,三地如果真是结合在一起,真正优势互补,这个一亿人口的区域经济发展,对全国都将产生带动、促进作用。
新京报:你如何看天津在京津冀三地医疗融合中的定位?
王建存: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我曾经跟方来英局长一块聊天的时候说过,现在北京和河北走得比较热乎,天津的地位好像看着比较尴尬。用方局的话来讲,北京跟天津的剪刀差太小,两地卫生的发展情况似乎差距不是很大。
谈诉求 希望低水平学科得以提升
新京报:天津跟北京之间没有那么大剪刀差情况之下,在京津冀医疗融合当中,天津最大诉求在哪里?
王建存: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比天津丰富,学科发展水平比天津要高,北京也吸纳了全国,包括周边的很多病人,包括天津病人。我们希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当中,能够通过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带动我们相对低水平学科的提升,因为京津冀三地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大家可以互相促进发展。
新京报:你刚才提到了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天津在这方面有哪些动作?
王建存:医疗融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内容,北京面临土地、空间资源紧张,天津有一定的优势,如团泊健康产业园,离北京、河北都非常近,能够辐射到周边。我们可以发挥健康产业园优势,引进首都优质医疗资源,开展产业合作。比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建设项目、天津团泊糖尿病医院先后落户天津产业园。
等这些建设好了,一部分病人不一定非要到北京来看病,这对于减少北京拥堵、人口承载压力、看病就医人群量的压力,应该都是有好处的。
谈规划 打造医学产业高地
新京报:下一步天津在三地医疗融合方面要做哪些工作?
王建存:目前天津正好处在一路一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点上,未来天津医疗卫生领域的协同发展,将跳出自身一亩三分地的狭隘思维,站在京津冀区域的视角上看问题,积极主动与北京、河北相关部门对接,寻找新的合作点,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卫生监督、紧急救治等方面。
根据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天津将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开放开发的优势,着力打造未来科技城等重点产业平台,利用这些平台我们打造医学产业的高地,做好医疗资源的配套跟进,全力提升京津冀地方的医疗辐射能力。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