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佩蓉 中西融合
(上接D03版)
在国际学校,凯文有了探索新事物、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空间,并因此得到鼓励,比如他可以在设计科技课上自主设计机器人。“当然,国际学校也存在不足。”蒋佩蓉说,国际学校社交环境相对复杂,不像本地学校简单天真,而获得更多自由的学生,有一部分人把时间浪费在电脑游戏和喝酒上。
批判性思维 学会有深度的分析
提及中西方教育的不同,经常要谈到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蒋佩蓉说,批判性思维的发挥过程是建立在苏格拉底启发式提问法的基础上的。当孩子发问时,需要引导他们远离那些坚定地非黑即白的问题,训练他们能够逐渐问出有质量和深度的问题。
蒋佩蓉记得,小儿子凯安曾在几年前对蚊子深恶痛绝。一次,凯安突然问她为什么会有这种毫无正面存在意义的生物,蒋佩蓉借此引导凯安和她一起寻找问题答案。
他们首先质疑了“蚊子没有正面作用”这一假设,寻找反对该说法的资料。他们发现,蚊子对植物授粉有积极意义,也是其他昆虫和青蛙的食物。他们之前还假设蚊子叮人是因为把人血当食物,这一认知也在调查中被推翻。原来蚊子叮人是由于他们需要血液中的蛋白质分子进行产卵。蚊子叮人后,人觉得痒是因为蚊子在吸血时唾液会混在血液里,组织血液凝结,这样一来蚊子便能吸取足够它们产卵用的血液。之后人体肌肤的免疫系统启动,从而产生痒的感觉。
整个查证分析过程中,凯安兴致盎然。虽然他最初的结论被推翻,但求证过程中他又提出了一些新问题。调查之后的夏天,在一次中医拔罐治疗中,因凯安身上有湿气,拔罐后皮肤呈现出黑色淤血。凯安联想到:在被蚊子叮之后马上把蚊子唾液吸出来,能否可以避免痛痒?于是他们买了一副小型拔罐器,通过实验发现这个办法真的见效。
“凯安用拔罐法制止蚊子叮咬痛痒感的实验,遵循了科学的实验方法,我们体验到了实验的乐趣,在生活中了解和学会应用这种思维方式让他一生受益。”蒋佩蓉说,如果她一开始只是制止孩子的抱怨,就不会有之后一系列的学习和调查。
拒绝跳级 为了一个正常的童年
蒋佩蓉说,国内家长都在疯狂、焦虑、恐惧地抢跑,却没人停下来思考大家这么着急是要跑向哪里,这个过程中我们牺牲了什么。
“二儿子凯恩多次被老师要求跳级,我们都拒绝了,因为我们不愿意把成人对他高智商的期待强加给他,而更愿意他拥有一个正常的童年,给他的情商和社交能力以足够的发展空间。”蒋佩蓉说,我们需要养育一个完整的孩子,不能为了成绩而牺牲其他方面。否则他虽然有能力阅读一本深奥的小说,但不一定有足够的成熟和人生经历来了解里面深刻的意义。
【亲子感言】
我放弃工作在家里全时间陪伴孩子,我获得的是与孩子们一生的友谊和亲密的关系。这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教育跟爱是分不开的。无论在什么体系中,最关键的是亲子的、爱的关系。
■ 主题发言
教育只分好坏 不分中西
尹建莉
教育学者、畅销书作家
我认为,根本不存在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冲突和差异,只有好的教育和差的教育的分别。在国内,有些人认为好的教育理念是西方的,差的教育理念就是中国的,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从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孔子,到当代教育家叶圣陶,中国很多教育家所传播和弘扬的都是优质的教育理念,只是近些年丢弃的太多。比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正是现在西方教育所践行的。对于中西方教育思想,大家研究到最后,就会发现它们是相通的,根本的教育价值观是一致的。
当然,政策不同会导致不同国家教育的思维方式和具体行为有差异,比如中国的高考制度,使得当下人们注重成绩、择校。其实,这样的情况在西方教育史上同样发生过,如七八十年前,美国就和我们的情况非常像,家长们也是疯狂追求成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