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股民跳楼背后的决策嵌陷现象

2015年06月1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心理嘀咕

  所谓决策嵌陷,指的是人们在决策时,如果一开始投入濒临失败时,会忽视或低估后续的风险而坚持先前的选择追加投入,以致越陷越深的现象。

  最近,长沙股民因炒股亏损上百万跳楼身亡一事,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更是引发网友热议。

  近半年来,股市成为了全民聚焦的热点。对于缺乏经验和自制能力的普通股民来说,面对股市疯狂获利的神话诱惑,很难不动心;而一旦投身到股市中,就很容易因为决策嵌陷现象而被套牢,甚至破产。

  所谓决策嵌陷,指的是人们在决策时,如果一开始投入濒临失败时,会忽视或低估后续的风险而坚持先前的选择追加投入,以致越陷越深的现象。例如,假如有一个人投资了20万开餐馆,但餐馆并未如预期那样盈利,反而濒临倒闭,那么在追加投入20万有可能盘活与放弃前面的投入承认失败之间,人们会倾向于选择追加投入20万。

  决策嵌陷不仅是在大多数股民炒股时容易遭遇到的一种决策心理陷阱,而且在人类广泛的行为领域很容易观察到,投资、政治决策,以及坚持错误的婚姻等,都不难观察到决策嵌陷的影子。

  从决策心理学的角度,人们之所以会容易出现决策嵌陷,就在于人们对后面追加投入的同等资源主观上感觉没那么多,也即是主观感受上的边际递减效应。同时,人们对“失去”比“得到”同样多的资源量更敏感,前者也使人们主观上的感受更多。

  炒股时,当第一次决策是否投入10万进股市对一个新股民来说可能是极其慎重的事,需要反复斟酌考量;但投入的10万濒临失败时,对于追加投入的10万的感受就“没那么多”。同时,对于可能损失10万的感受,也比得到10万的感受更强烈。

  人们一旦陷入到决策嵌陷里面,将难以理性地思考和决策,情绪干扰下的非理性因素将主导影响决策的种种因素。所谓的“利令智昏”,反映的就是类似情况下人们的短视和颟顸。因为决策嵌陷而导致自我或机构毁灭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20年前英国有着232年历史的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当时,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28岁的交易员尼克·理森在挪用银行资金炒期货濒临失败时陷入到非理性的决策嵌陷里面,挪用越来越多的银行资金,直至银行破产。

  一般来说,人们越是在高压力的情境中,越容易出现决策嵌陷现象。高压力会干扰人们的注意力和认知资源,使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和有限的认知资源关注到内部的焦虑中,从而在决策时更容易偏离理性的轨道。一旦投入股市的钱是影响家庭生计的“生活费”,或者是高额举债,那么在濒临失败时的心态就会因为巨大的压力而难以自持,陷入决策嵌陷也就更难避免。当血本无归、无力还债的局面一旦出现,上天台跳楼就不再是一个调侃的段子,而可能是残酷的现实。

  因此,无论股市的神话多么疯狂,坚持做一个理性的投资人仍至关重要。用闲钱炒股,而不要挪用生计费用,更不要超过能力举债;设定目标,即时止损,不让损失扩大到失控。坚持这两点,才是避免决策嵌陷的不二法门。 

  □唐映红(科普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