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当全世界的首都大多在为“城市病”而头疼时,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则在去年十月悄然登上了世界最宜居城市排行榜的榜首。
最宜居并不仅仅是指景色优美宜人,当然这一点堪培拉丝毫不逊色,更是指城市的内在让生活其中的居民感到放心舒服。在这方面,堪培拉堪称是“内外兼修”。
“堪培拉所以宜居,既要归功于它的自然环境,也要归功于它最初的精心设计,以及这么多年来城市在发展中对环境的尊重。”在堪培拉生活了一辈子的澳大利亚规划师艾德·文辛告诉新京报记者。退休前,文辛在堪培拉城市规划部工作多年,是一名高级规划师,负责过堪培拉的社区规划、基建规划和交通规划等多个领域。
【起点高】
全球征集建设方案
如果不是悉尼和墨尔本的“争风吃醋”,或许也就不会有堪培拉的诞生。
堪培拉的历史十分年轻。10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只有少数牧民在这里居住。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崛起的悉尼和墨尔本为争夺首都地位而闹个不休,僵持不下。争吵了近十年,政府做出了折中决定:在两个城市之间,选一个风调雨顺的地区建立新首都。
选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在距离上贴近悉尼和墨尔本,还要“有充足的水资源供应。”文辛介绍道。最终,政府选定了今天的堪培拉地区。
此后,澳大利亚政府举办了全球设计竞赛,为首都征集方案。美国建筑师华特·格里芬夫妇的方案脱颖而出,1913年堪培拉开工建设,1927年完工。
【结构好】
城市规划与自然风貌协调统一
堪培拉依山傍水,城市中松林翠柏环绕,景色清新宜人,整座城市的绿地占市区面积一半以上,享有“天然首都”的美誉。在文辛看来,堪培拉能够避免大城市病,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的城市结构。
“格里芬方案的实质,是将城市规划与自然风貌协调统一,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文辛说道,“格里芬设计的首都承载人口仅有25000人,不过随后一系列变故,比如一战、大萧条、二战等等,导致很多年间堪培拉并没有怎么发展。”
二战结束后,澳大利亚政府再次有精力投入到堪培拉的建设上来。政府成立了新的规划机构——国家首都发展委员会,统筹堪培拉的规划、发展和建设。
执掌首都发展委员会的是彼得·哈里森,也是文辛的多年好友。尽管发展停滞了多年,幸运的是堪培拉后来的建设继承了格里芬当初的理念。
“哈里森研究了格里芬的作品和规划,认为堪培拉的人口承载未来将会增加到50万人,最好的办法是继续将城市与其周围的风景相融合。”文辛说道。哈里森结合堪培拉周围的地形地貌,为堪培拉设计了一个大致的“Y”结构。
目前,堪培拉中心部分的设计框架由三部分组成:中轴线,与中轴线垂直的人工湖,以及由国会山、市中心和罗素区构成的等边三角形。西南的国会山是政府核心,四周是政府机构和文化设施,北面的市中心是商务和娱乐设施的聚集区,东北的罗素区则是国防部和三军总部所在地。
此外,环形及放射状道路将行政、商业、住宅区有序分开,整座城市极为现代化。
堪培拉较少高层建筑,没有拥挤的高楼和狭窄的街道,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也没有什么凋零寥落。家家户户遍植花草树木,一年四季落英缤纷。整座城市就像是依偎在大自然中,到处是绿意盎然,广阔而宁静。
【职能单一】
主要负责公共行政职能
堪培拉隶属于澳大利亚首都特区,由联邦政府直辖管理。1989年首都发展委员会被撤销,其发展由两个规划机构负责:一个是联邦政府设立的国家首都局,负责堪培拉市内特定区域的规划;另一个则是首都特区的规划局,负责其他部分的规划。
不过总体来说,还是首都特区政府负责管理城市。堪培拉的主要职能,就是公共行政职能,城市里的大部分劳动者,要么是联邦政府雇员,要么是特区政府雇员,大部分商业也是围绕首都的这一职能,为政府提供服务。
经合组织评选其为最宜居城市,有一个因素是在就业议题上,堪培拉的表现远远超过了澳大利亚的其他地区与城市。
堪培拉的失业率在4%左右,而澳大利亚全国的平均失业率接近6%。此外,堪培拉居民的收入水平也要比澳大利亚全国其他地区的民众收入高出一半以上,主要原因是因为堪培拉的居民,大部分是政府职员。
不过,在文辛看来,这也是堪培拉所面临的挑战,“我们的就业和经济活力,太依赖于联邦政府。”他说道,堪培拉当地居民常说的一句话是,联邦政府一感冒,堪培拉就能得肺炎。2013年澳大利亚政府换届后,新政府开始削减公共部门的工作岗位,首都领地的经济也因此而受到影响。
但在文辛看来,“只要规划者继续遵循城市最初的设计理念,将城市与自然相融,堪培拉拥有光辉的未来。”
■ 大事记
1911年,联邦政府通过决议,在悉尼和墨尔本中间,从新南威尔士州划出一块土地建立首都特区。这就是堪培拉的雏形。
1912年,联邦政府主持了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城市设计比赛,选中了美国著名风景设计师格里芬的方案。
1913年堪培拉开工建设,1927年完工。
二战后,澳大利亚政府成立首都发展委员会,统筹堪培拉的规划、发展和建设。
1989年,首都发展委员会被撤销,联邦政府设立国家首都局,主要负责堪培拉市内特定区域的规划;首都特区自己的规划局,负责城市其他部分的规划。
【行动篇】
向堪培拉学习,它们在行动!
像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那样,安安静静地做一个“美首都”,是世界上不少负担颇重的首都的梦想。有梦就不能只是想,莫斯科和首尔已经在行动了!莫斯科2012年开始扩容,转移行政单位,减缓拥堵已初见成效;首尔迁都虽未成功,但行政机构已经开始外迁世宗市了。
莫斯科
面积:2511平方公里
人口:1151.4万(2011年)
GDP:4346亿美元(2011年)
月平均工资:约1041美元(2014年)
扩容一倍甩掉“拥堵帽”
以后再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时,你可能要注意了:莫斯科的此郊外,已经不再是歌曲里的彼郊外了。
2012年,为了向多中心城市转型,解决交通、住房等诸多问题,莫斯科面积扩容一倍多,从世界上第11大城市一跃成为了第6大城市。
目前,扩容已经初见成效。今年4月,莫斯科副市长玛拉特·胡斯努林在新闻发布会上骄傲地表示,莫斯科终于摘掉了“世界上最拥堵城市”的帽子。
曾经:一半工作机会在市中心
多年来,在全世界200多座城市中,莫斯科的拥堵指数一直是世界第一。调查显示,莫斯科人平均每天都要在堵车上耗费两个半小时。
今年,得益于其他城市——伊斯坦布尔、莫斯和里约热内卢的“不争气”,以及莫斯科对道路交通采取的多项综合措施,莫斯科终于甩掉了帽子,从排行榜上的第一名下降到了第四名。
因为城市规划过于集中,莫斯科多年来深受“城市病”的困扰。堵车仅是其中一项。莫斯科城扩容前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却超过1000万,私家车超过450万辆。
莫斯科的城市规划相对集中,以红场为中心向外辐射,近一半的工作机会集中在市中心。于是每到工作日的下午四点半开始,莫斯科市区就开始拥堵,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左右。
出招:建“新莫斯科市”搬迁行政机关
为解决拥堵问题,莫斯科想了很多招,多修很多条路,但结果却是,路越多,车越堵。
扩容的倡议最先由时任总统、现任总理梅德韦杰夫提出。2011年他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提出了莫斯科扩容的倡议。他提议建立“首都联邦区”,在莫斯科扩大版图后将主要的国家行政机关办公地点迁至外环公路以外,即“新莫斯科”地区。
梅德韦杰夫表示,莫斯科扩大行政版图是为了减少本市的人口压力、减缓本市交通拥堵、促进莫斯科城市发展,以把莫斯科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
2012年7月1日,扩容计划正式实施,原莫斯科州的21个市政单位和19个城市和村庄被纳入莫斯科市范围。
扩容的新莫斯科在莫斯科的西南部,面积1490平方公里,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半莫斯科,大约25万原来居住在此的居民成为了“新莫斯科人”。
政府期望能够将大约40000名政府职员搬迁到新莫斯科办公。计划外迁的联邦级机构包括议会上下两院、总检察院、审计署与其他执政机关。 新京报记者 高美
首尔
面积:605.77平方公里
人口:1014万(2014年)
GDP:2401亿美元(2011年)
月平均工资:约2700美元(2013年)
公务员工作换地家不搬
在韩国,很多人以挤入首都圈为荣,入学、工作、结婚、升迁等都往首尔聚集,造成以首尔为中心、包括仁川和京畿道在内的首都圈过度臃肿,面积不到全国12%的土地却集中了全国50%的人口,84%的行政机关、65%的大学、超过70%的经济能量,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巨无霸”。
因此,世宗市应运而生。“世宗”是朝鲜时代第四代王李祹的谥号,朝韩均尊称他为“世宗大王”。韩国政府寄希望于世宗市来分担首尔的行政职能,于2012年开始搬迁部分政府部门到世宗市。然而,韩国政府的公务员工作换了地方,但很多人的家依旧留在首尔。
迁都搁浅,迁走行政机构
世宗市位于韩国首都首尔以南大约120公里,面积465平方公里,目前的常住人口约为12万。2012年7月1日,韩国“行政中心城市”世宗市正式诞生。世宗市的产生,源于韩国已故前总统卢武铉2002年竞选时提出在建立“新行政首都”的计划,但迁都计划2004年被裁定违反宪法而搁浅,其后世宗市演变成“行政中心城市”。
2012年年底,韩国国务总理室作为首个政府部门率先迁往世宗市,被列入搬迁计划的韩国17个政府部门分三个阶段于2014年年内完成移址。根据世宗市方案,到2030年,世宗市将被打造为一座50万人口的行政中心城市。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国际政治博士詹德斌表示,迁都的主要意义在于缓解首尔的压力,平衡各地的发展水平。
“迁都”一周年:过半公务员不愿定居世宗
在行政中心向世宗市倾斜之际,约2万名公务员及家属受到影响。《全球华语广播网》韩国观察员南黎明2012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开始约一半人想每天依然从首尔家里上,从家到火车站需约1小时时间,再搭乘火车约1-2小时抵达世宗市。但一个月后,大部分人开始放弃这种费时的生活,考虑搬到世宗市或周围城市去住,也有人选择过周末夫妻的生活。
在韩国“迁都”世宗市一周年之际,韩国《文化日报》2013年对韩国环境部等五个部委243名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世宗市厅工作的公务员中,有69.1%的人认为在世宗市厅工作不如在其他市厅工作方便。过半数的公务员表示,即使“迁都”以后也不会考虑搬到世宗市定居。
不过,2014年10月,世宗市行政中心复合城市建设厅发言人李延昊说,政府强制规定相关部门公务员来世宗市上班,许多公务员已把家搬到世宗市。相对于首尔地区的高房价,世宗市的房价不足首尔的一半。现在许多人没有搬过来不是不愿意,而是许多住宅楼没有修建好。 新京报记者 王晓枫
采写/新京报记者 高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