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在查办钟启章巨额债务案的过程中,除了要盯紧钟本人是否存在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问题外,也要彻查那些沉默的债权人。
据新华社电,近期,广东惠东县科级干部钟启章负债10多亿元携家族十几人“失联”。初步调查,钟案涉及债权人82人,债务总额超过14亿元,不过,事发后到县公安局报案的债权人仅有31人,还不到一半。据披露,之所以如此,部分是因为债权人中有不少是当地公职人员,一名债权人告诉记者,惠东县有官员借给钟启章的钱有1000多万元,“按工资他们哪里可能有那么多钱?”
一个小小的科级干部,居然吸纳了高达10多亿元的民间资金,涉足包括房地产、娱乐、外贸在内的多个产业,且多年来无人过问、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实在令人震惊。
更令人称奇的还在于,钟家既已“失联”,那些明明借出大笔资金的公职人员,却反常地低调而沉默,他们为何不敢报案、不敢主张自己的权利?
按常理讲,借出去的钱出问题了,债务人联系不上了,那债权人肯定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会穷尽一切途径减少损失。或许这些债权人已经找“途径”了,但这里所说的“途径”并不包括报案。很简单,因为债权人公职人员的身份,钱的来源恐怕见不了光。
这些公职人员用于放债的大笔资金从何而来?如果属于自有资金,则按工资推算,哪里可能有那么多钱?而如果说是经商所得,则公务员不得经商办企业乃是明确的禁令,明摆着违规。
也因此,在查办钟启章巨额债务案的过程中,除了要盯紧钟本人是否存在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问题外,也要彻查那些沉默的债权人。比如,这部分债权人的真实身份如何?其巨额资金的来源为何?其间是否存在违规经商、挪用公款、贪污贿赂等种种违纪违法情形?这些情况理应有一个明晰的说法,给社会公众一个交代,不能因为不报案就不去查。
毕竟,任何一个谜团的背后,都可能隐伏着某种值得深挖的腐败线索,都有可能存在权力与市场的不当关联。巨额资金的暗流涌动,不仅可能波及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也可能会影响到当地政治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
实际上,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官员参与借贷事件。据人民网报道,2013年,浙江温州龙湾区民政局一名池姓退休副局长,在任期间陆续借给一位陈姓企业主8000多万元,因陈某拖欠未还,池某还将其告上法庭并赢得诉讼。而至今其资金来源则并无任何权威说法。
类似的情形并不鲜见,江苏、河北等地也曾曝出公务人员借出高利贷的案件。但遗憾的是,类似案件很少就官员的资金来源进行调查并公布。
频频发生的官员参与民间借贷案,其所透支的并不是那些官员个人的“信用”与“魅力”,而是公权力的权威与公信力。因此,不能因为债权人沉默就不去深入调查,有关部门应该顺藤摸瓜,搞清债权人的身份,查清个中的利益关联,给社会公众一个说法。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