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6:书评周刊·排行榜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6:书评周刊·排行榜

中国家长心中,百科比文学有用

2015年06月2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看到这一期的童书畅销榜,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欧·亨利的一个短篇故事:两个去西部拓荒的年轻人同时追求一个寡妇,谈恋爱就得谈嘛,一个用百科书当后援团,另一个用诗歌《鲁拜集》当开路先锋,结果呢?实用的百科知识打败了浪漫的诗歌,赢得美人欢心。在拓荒时代,知识远比诗歌性感;在今日中国家长心中,百科远比文学有用。在上面畅销榜中,《DK儿童百科全书》和《我的第一套百科全书》是标签明晰的百科,而《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地图(人文版)》、《神奇校车·图画书版(全11册)》也可以说是百科的变形。

  为什么百科类图书占据童书畅销榜?结合我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在几个亲子阅读群的不完全抽样调查,蠡测如下:

  一、实用

  童书的消费者是谁?童书说是给儿童看,掏腰包的其实是家长。开明一点的家长,也许会让孩子选择一下:你要这本百科还是要那本百科?要这本怎么盖房子的还是要那本怎么造汽车的?不怕贵,就怕没用。在一般家长心中,漫画、搞笑、包括校园小说,都属于消遣、可有可无一类。但是百科就不同了,近则在考试中拿高分,远则在高考或者留学时有点特长。就算想移民,数理化人才也比文史哲机会大呢。中国人对博学始终有一种崇敬,古时候形容一个人学问大,那都是什么词“学富五车”、“车载斗量”,一本百科给家长以特别瓷实的安全感。买到的不只是书,而是知识是未来!虽说现在网络发达,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知乎,但是网络上“精华与糟粕齐飞”,还是书里“知识共权威一色”。另外,家长潜意识里有一种“上网是冲浪玩,看书才是学习”的看法,所以接力出版社的透明胶片系列,书籍卖得很好,App下载就寥寥了。

  二、实惠

  不管怎么宣传说童书适合0-99岁,事实上大部分的图画书有很强的年龄性,除了极少数特有艺术气质的家长,绝大部分家长不可能容忍孩子上小学了还看无字书。一本绘本或者小说,在书店翻翻就得了,真要几十块钱搬回家,家长心里还真有点打鼓。但是,百科就不同了,一套动辄几十本,几百块钱平均到每一本还是很划算的。更重要的是,这书今天翻翻,明天还可以翻翻。很多的百科图书会附带教孩子做科学小实验,边玩边学,上外面辅导班玩个肥皂泡还得一百块钱呢——买本书太超值了。一个再不喜欢小说的家长,也至少会给孩子买一本百科图书;而送礼的时候,来一套《DK儿童百科全书》也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不是?

  三、天才错觉

  每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有一个博物阶段,会在某一个成长阶段疯狂收集石头啦、车牌啦,虫子啦、叶子啦,对自己的嗜好过目不忘、张嘴就来。确实让家长产生一种错觉:我孩子是个天才!可不能耽误了!家长多半也不知道怎么引导。喜欢恐龙百科?买买买!喜欢自然百科?买买买!买书可比模型便宜多了。过段时间,孩子的兴趣点转移了,家长一边骂着糟蹋钱,一边急着买其他的百科。现在不是流行多元智能吗?本来是为了让家长放松,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完啦家长更晕菜了,哪一个智能都不能耽误啊,买买买,一套百科十几本,天文地理文史哲都别拉下。

  四、人文引导实用

  在我接触到的一些对百科图书比较有研究的家长,会专门提到,他们喜欢的百科图书强调了人文精神,并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比如最近被一批人文学者赞叹为“惊艳”的《地图(人文版)》,通过手绘地图的方式展示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以前的百科站在一个俯视的角度,但是现在的百科更强调互动性,有动手,有思考,有从生活中引出的问题,还有开放性的答案。比如《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通过多元化观点的叙述,启发孩子以多元角度看历史、思考历史;《神奇校车·图画书版》是用一个古怪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探险的方式讲述百科知识。这都是和读者的平等交流,而不是正襟危坐听讲座。

  回到开头讲的那个故事,一次火灾中,追求者为了拯救昏厥的寡妇,查阅百科,惊慌中看串了行,不料歪打正着,寡妇醒来后,继续躺在追求者的怀里,说这是最有用的方法。在我看来,相比起选择什么百科书籍,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坐在家长怀里,一起读书一起分享。

  □李峥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