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游的作用远远不是举着小旗帜带领游客出游,游客至上、爱岗敬业、服务精湛的导游队伍本身就是旅游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导游一向被称作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旅游业最具代表性的工作人员”,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导游,高品质的旅游需要高品质的导游。
社会导游一盘散沙
社会导游人员数量占全国导游员总数的70%左右。但如一盘散沙,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无人维护,职业素质和服务水准无从提高。
考个导游证,作为进入公园景点的免票凭证。这是现实中很多人考导游证的初衷。据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旅行社与导游管理处提供的最新数字,截至2015年,全国取得导游资格证人员数量为95万多人,其中社会导游人员数量占全国导游员总数的70%左右。昆明市导游协会刘先生表示,导游数量超过旅游业务的需求,加上缺乏退出淘汰机制,人员只增不减,数量日益庞大。据初步统计,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取得导游证后并不从事导游业务。另一方面,目前导游入门学历低,高中、大专以下学历占导游队伍的绝大多数。中文导游过剩,据统计,外语导游则只占总数的11.78%。其中,韩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小语种导游尤其缺乏。
目前业内也存在“金牌领队”、“高级导游”一说,例如北京多家五A级旅行社都有数量不等的金牌领队,这也是五A级旅行社的标配之一。旅游委也偶尔会组织优秀导游评选,由旅行社推荐,这在业内人士看来多为锦上添花的事情,为行业树立标杆,但是却很难代表导游行业的真实情况和平均水平。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很多评比也是通过推选和考试决定,但是导游更多的是一种与人为善、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业内人士介绍,通过导游公司注册的社会导游越来越多,目前已约占总数的70%,已成为各地旅游接待的主体力量。
实践中,大多是地方旅游管理部门设立的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以收取挂靠费维持生存,在导游劳动保障、监督考核、提高导游服务技能和素质等方面既无法定权利、也无法定责任和义务,只收钱不服务的现象比较突出。社会导游数量巨大,但是管理水平较低,整个队伍如一盘散沙,导游没有归属感,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无人维护,职业素质和服务水准无从提高。
(下转D07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