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成长式”真人秀《我们15个》开播,腾讯24小时不间断直播一整年,日播版东方卫视每日零点跟进
| ||
| ||
| ||
| ||
15位普通人脱离熟悉的城市生活,在极简荒芜的平顶之上共同创造、生活一年。陪伴他们的只有两头奶牛、几只鸡、一个谷仓和茂密的山林……极端环境下无剧本、无任务、无死角拍摄,每天24小时全年无休制作,由腾讯视频联合东方卫视、荷兰Talpa共同推出的大型生活实验真人秀节目《我们15个》,于6月23日在腾讯视频开启全天直播模式。前日,日播精华版登陆《东方卫视》,揭开平顶生活大幕。
体验 一个木箱告别过去,吃饱是大难题
29日晚,被精简成45分钟的节目首次在东方卫视亮相,没有预告、没有鸡汤,只有真实再真实。平顶生活中的日常,被浓缩成一个个有趣、完整的故事。据记者体验,《我们15个》拍摄场地“平顶”由荒山改造而来。在长达半年、逾百人交叉作业的工期里,平顶经历了荒山——工地——荒山的转变。最终呈现的原生态置景的背后,克服了众多技术与设计上的难关。
节目播出后,网友直呼这个“真人秀”像纪录片一样真实,仿佛身临其境和15位居民一起体验生活与未知。第一期日播精华版让观众见证了15位普通人脱离自己原有的生活,成为平顶居民的重要时刻。对于这15位参加者而言,离愁别绪还未排解,现实中赤裸裸的考量就已经摆在了他们面前。在初入平顶之上的兴奋还未完全散去时,他们就接受了第一个挑战“你们现在有15分钟的时间,把各自的行李放进木箱,剩余必须带出平顶”。看着狭小的木箱,每个人来不及发愣就开始抓紧时间对自己的行李进行取舍。小鲜肉佤族姑娘肖凡凡,拿着一大堆卫生巾,不肯放手。而品牌经理人刘洛汐,则拼命地往身上套衣服,“他们没说不让穿身上吧”,慌乱中第一场作战就让15位居民心有余悸。
然而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一些网友感叹“生存好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想家园还没有开始建造,饿肚子就成了15位居民不得不面临的现实。61岁的退休阿姨谭利敏念叨着“再点不着火,我们今晚可能要饿肚子了。”事实上,担忧变成了现实,气候潮湿加之技能生疏,平顶第一顿饭的柴火根本没有点燃,大家只好吃自己留存的食粮。但居民中有人没有气馁止步,女汉子刘洛汐与孙铭、丘子健一起组成“做饭小分队”,喊着“我不会放弃”的他们,凭着坚持,终于将生米煮成了熟饭。
平顶之上,因为简简单单的米饭就变得兴奋快乐,就如同他们的生活一样,一切都由简开始,快乐也变得简单。顺着崎岖蜿蜒的盘山路颠簸而上,云雾缭绕、鸟儿啁啾,占地1.2万平方米的平顶隐没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中,可供庇护的只有一个极简的仓库,活物不过是两头牛,几只鸡。难以想象,在这样一个“世外之境”,早已习惯了都市环境的人们将如何白手起家,开启他们新的生活。
《我们15个》采用了国内综艺节目尚未尝试的“陪伴养成式”概念,将参与者的生存、挑战通过网台联动、24小时不间断直播的方式与观众分享,且24小时乘以365天的总节目时长也在电视综艺节目史上属于“前无古人”,随着平顶之上的生活开始,平顶之外的改变也充满未知。
走近最真实的《我们15个》3大看点
选手 “十万里挑一”,如何相处过日子?
第一季全国海选,从10万人中招募了15位性格、年龄、生活背景各异的选手。他们将从零开始,在极其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在平顶之上生活一年。从荒芜中创造新生,去努力实现各自希望的理想生活。而15个人一年一共才5000块钱,他们该如何生存?成了第一个看点。
15个居民,人生轨迹不尽相同。(后排左起)希望一年后可以伸手摸到肚脐的胖子郑虎、为了养家身兼多职的早熟90后邓碧莹、61岁退休财务主管谭利敏、毕业于哈佛大学的27岁在读博士宋鸽、拥有拳手和模特双重身份的24岁男孩丘子健、27岁的造型设计师刘志轩、26岁的鞋类设计师刘希、44岁的童颜辣妈张婷媗、(前排右起)21岁的退伍兵孙铭、24岁的品牌经理刘洛汐、纯朴的农民工郭道辉、35岁的吊车司机刘富华、25岁的自由职业者易秋、曾是军人的51岁摄影师聂江伟、外貌出众的20岁姑娘肖凡凡,素不相识的他们将要在平顶之上度过难以预测的365个日夜。
同时,节目组也引入了淘汰法则:每月淘汰一个居民,然后再新进一个居民,保持15个总数不变。最后一个月,将会选出一位获胜者。他将获得平顶全年创造财富的一半,另外一半将捐献给公益事业。在现有情况下如何赚钱?目前居民们除了从鸡和奶牛身上打主意,正在考虑如何结合自身技艺,增加与外界的交流,发掘新的赚钱可能。尽管目前具体的淘汰法则还未公布,但将会存在互相投票的方式,让贡献较少者“出局”。
观众 不仅“眼观六路”,更是“第16人”
《我们15个》拍摄基地设有120台全高清摄像机、2个360°全景镜头、80个麦克风,以期全方位呈现15位居民在平顶之上的生活,调动起观众的代入感,真切体验发生的每一个细节,让观众成为其中的“第16个人”。《我们15个》官网及同名APP应用设有4路直播和2路实时360度全景直播,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镜头画面进行观看。看节目的同时可以参与弹幕互动,点击加油瓶为自己喜欢的选手加油,给选手投票、送花,定期可以发起解锁物品活动支持居民。
除去互动方式的多样,观看方式也有“直播”、“日播”和“周播”三种选择。6月29日晚,腾讯视频和东方卫视上线了首集日播版,此后每周一至周五,腾讯视频、东方卫视将推出日播精华版。除首播当晚是22:20上线,且播出了45分钟时长的特别版本外,此后日播版时长约为半小时,于零点上线,内容由“平顶日常”剪辑出的一个个真实且完整的故事构成。此外,腾讯视频还在每周六独家推出周播精华版。
独家解密平顶4大疑问
1 水电从何而来?
据基建负责人介绍,建设团队设计了多种集水方式。在15个人居住的谷仓后面有一个水塘,据之前居住在附近的村民讲,里面水比较干净,可以烧开了喝。仓库前面也有一块凹地,如果天气下雨,通过山体渗透和地势的引水,自然水就会汇集在凹地中供15个人使用。
其次,平顶上还有大小池塘。节目组对大小池塘做了天然的补水,并设计引导下雨天然水注入池塘,以确保四季都有水。由于山上本身没有什么水源,如果遇到干旱天气,比如说干旱一周或者10天,水塘就有干的危险,这时已经设计好的人工井就可以派上用场。
平顶原是荒山,电由山下引来。节目组准备了两台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为了拍摄顺利,设备用电与生活用电被特意区分开来。
2 食物如何解决?
两头奶牛,几只鸡,几株杨梅树,少量资金……无论怎么分配都难以使得15个人一年的温饱得以满足。“这不是一个野外生存节目”,基建负责人说。在平顶之上的生活,需要15个人运用智慧去创造价值。如何使得平顶中的作物发挥最大的效用、如何与场外进行互动使得价值增值,是对参加者的考验。
3 摄制能否顺利?
1.2万平米的山头,埋下多如牛毛的音频线、视频线、电缆线,120台全高清摄像机、360°全景镜头、80个麦克风……看似是荒芜的场地,实际布满现代化的设备。山上气候潮湿,潮气一旦进入摄像镜头,温度变化就会导致机器起雾。“我们做了很多技术处理,在现有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小雾。如果真的很严重,只能采用人工干涉的方法。”基建负责人说。
为了确保节目录制效果和15位入驻的素人生活不被打扰,一旦机器设备出现问题,工作人员需要避免与节目嘉宾正面接触,在夜间进入平顶进行作业。
4 自然感怎么保证?
平顶四处遍布摄像机位,地下连接着光纤与电缆。为了营造出自然原始的感觉,节目组事先设定好了机位,之后挖电缆铺线,最后再把植被移植。一旦某个机位的布线需要调整,需要将线路挖出,重新布置。
据了解,机位之间、机位与灯杆全部都是线槽,宽约1米。布线之后土回填、种植植被。但是实际处理过程中,节目组发现除线槽外的其他地方,草往往已经长得比较高。为了看起来效果一致,工作人员会事先在其他地方备种草,然后进行移植。
3个否定与3个肯定
不靠尺度,靠温度
节目中个人价值将带来惊喜
《我们15个》全天24小时直播,以期让观众感受到节目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变化。腾讯视频综艺部总经理兼腾讯视频总制片人马延琨说“我们不靠尺度,靠温度。”平顶之上的适应与创造,需要15位居民每个人的智慧与力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个人价值的彰显、人际关系的养成都需要每一位参与者倾心倾力其中。“我们相信人本身的这种力量和价值,会给观众带来惊喜,一定会有。”马延琨说,“我们要用一年的时间,让大家去跟随他们的成长,这应该是会有故事、会有看点、会有内容的。”
不秀明星,看素人
每位观众都能找到自己
在综艺真人秀层出不穷、各相媲美的时候,不少节目选择明星作为嘉宾吸引关注,《我们15个》却选择了普通人来支撑起长达一年的直播秀。“素人的背后是故事与成长。”马延琨认为中国老百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个性。《我们15个》节目本身为参加的普通人提供了一个成长的空间,无论他们在节目中的表现如何,参与者的未来与生活都会有所改变。
10万人报名,最终15位参与者脱颖而出。当提及选人的标准时,马延琨却说典型性是靠后的,动机才是第一标准。已经开启平顶之上生活的15位普通人,在谈到自己参加节目的动机时,有人希望从中获得新的生活方式,有人希望提倡自己的生活方式。15个人跨越20-60岁的年龄段,个性迥异,生活背景不同……差异性为收看的观众提供了一种“代入感”,成为其中的第16名。马延琨认为“我们相信每个人在里面会找到自己,或者是自己讨厌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或者就是自己。”
不为炫技,重真实
将拍摄现场做到最真实
近2个亿的投资,制作费用占了半壁江山。节目组在基地工程建设、技术硬件保障、设备集成方式等诸多方面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了全程呈现节目的真实可触,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用高清摄像机全方位拍摄,配以全球最先进的内容管理系统,在进行“叙事”的同时,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每一个细节、每一次变化。“这么做不是为了炫技,而是节目需要真实、需要伴随。”让观众毫不怀疑、真切地感受到此时、此刻、此地,是马延琨及整个团队希望看到的节目效果。
鸟鸣蛙声一片,野性与宁静共存的背后,是节目设置的良苦用心。为了营造这一片荒芜的平顶,场地没有刻意去造型,而是尽显淳朴和神秘。节目组努力将真人秀拍摄现场还原做到最真实的状态,而不是在表演。马延琨明确表明该节目的定性,都将交由时间与观众。
C06-C07版采写/新京报见习记者 王佳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