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
从全国来看,上海这起“千万律师”转行当法官还只是个案。相信随着司法公信的修复,社会对法官的尊荣有了更多的认可,高薪律师转行做低薪法官的例子,会逐渐多起来。
上海一位年创收超过千万的律师最近出现在《2015上海市选任高级法官、高级检察官拟录公示》名单上,他已被确定为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三级高级法官拟任人选。这一消息在社交媒体上风传,标题无一例外地突出了“千万律师”转行当法官这一颇刺激眼球的要素。
律师年创收上千万,并不是稀罕事。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共有律师16692人,创收89.1亿元,人均创收56.3万元,位列全国首位。当然,这里的数据只是创收,律师的纯收入总归要比创收低些。但就算五折计算,也比同期法官的薪酬高出不少。
法官的职业保障一直是司法改革的焦点议题。根据前段时间中央政法委批复的《上海市法官、检察官职业保障制度方案》,进入员额内的法官、检察官收入水平将暂按高于普通公务员43%的比例安排,并向一线办案法官、检察官倾斜。综合不同信源提供的数据,上海法官的年收入也就在6万到20万元之间。不同法官之间虽然也有收入差,但比起不同律师之间的收入悬殊,完全可以归入一档。
最高法院早在10多年前,就曾面向律师群体遴选法官,但应征者寥寥。对于还要为财务独立奋斗的律师来说,转行当法官的确要面临经济上的压力。但对于年收入上千万的资深律师来说,赚更多的钱也只是个数字。他们之所以无意竞逐法官岗位,原因自然还在收入之外。他们更在乎的,或许是法官这个职业能否拥有法律从业者的最高荣耀。
从全国来看,上海这起“千万律师”转行当法官还只是个案。相信随着司法公信的修复,社会对法官的尊荣有了更多的认可,高薪律师转行做低薪法官的例子,会逐渐多起来,并最终成为常态。
而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启动以来,法官“下海”当律师现象也在法律圈内被反复讨论。近日被广为报道的例子,是在湖南省高级法院工作了9年的女法官严彩艳辞职当了律师。而她对司法的希望也是:“让法官获得应有的职业荣耀感。”
所以说,对于“千万律师”转行当法官,旁观者尤其是同行们大可不必“羡慕嫉妒恨”;对于骨干法官下海当了律师,也不必叹息“改革来了法官却走了”。很多时候,这只是个人的择业自由。当然,不否认法官的职业保障仍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那就本着法官“责权利”的统一,努力去促进强化法官责任与提升职业保障齐头并进。
□王琳(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