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纪念抗战胜利活动;为保护敌占区家人,“裴普甲”改名“白布佳”沿用至今
|
新京报讯 (记者郭超)昨天,92岁高龄的抗战老兵白布佳参加了和平里街道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全场齐颂抗战精神时,白布佳老人颤巍巍地跟着诵读,他说,70多年前是为了保家卫国去参军,现在只想在有生之年看到国家更昌盛。
瞒家人投奔八路军
白布佳,并不是这位92岁老人唯一的名字,他原名裴普甲。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14岁的裴普甲决心投奔八路军,他把这个念头告诉比自己还要大几岁的侄子裴永和,两人一拍即合瞒着家里去参军。
“可不敢跟家里说实话,我就骗我娘说要去西安读书。”离家是在夜里,裴普甲当时并不知道,他的抗战之路终点是延安。
火车停靠到西安车站,两人还没看清楚这个陌生的地方,就被一个“老乡”引荐到小皮革厂落脚。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裴普甲才知道那个小皮革厂原来就是共产党在西安的一个地下活动点。
入伍前,裴普甲和侄子在西北战地青年培训班上课,离开培训班后,二人再未相见。“他应该还活着。”老人说着,嘴角颤动。
延安起化名用了70年
作为培训班优秀学员,裴普甲去了延安。
为了保护在敌占区的家人,在延安的抗日队伍上,大家都要起一个新的名字。离开家后,名字已经是裴普甲与父母家乡最紧密的联系了,组织上提出,大家可以找谐音起化名,他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找,太相近又不能用,差太远体现不出自己曾经的名字,夜里他辗转反侧地想,最终,白布佳成了裴普甲在延安的名字。
这名字,一改就是70多年,直到现在,身份证上的名字还是白布佳。
直到抗战胜利,白布佳才离开延安。之后,他转战东北,负伤退伍,结婚生子,进京定居……颠簸辗转,却再也没有回过延安。
现在,白布佳有时候会翻翻曾经在部队上的老物件,照片上那个一脸稚气的小伙子早已经满头白发,他说现在很知足。“趁着我还有气力,我就多出来走走,给孩子们打打气,老一辈抗战的精神才会继续传下去。”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