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善存 69岁
社区:丰台区慧时欣园
一听见窗外叮叮咚咚的声音,9号楼一层车库附近的居民就知道,嘿,贾大爷又在给大伙做小板凳了!
这声音已在丰台区慧时欣园9号楼响了9年。9年间,9号楼居民贾善存免费为小区居民做小板凳千余个、椅子200多把,还有很多马扎、首饰盒、案板、擀面杖……粗算下来得有2000多件木器。
见老人摔倒 重拾手艺活
做小板凳源于9年前的有心发现。
2006年的一天,刚退休的贾善存在小区遛弯中,看见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因所坐的马扎不稳当摔倒在地,贾善存心想:“老人行动不便,马扎既不结实也不稳当,也容易摔着,我回去做个板凳送她。”
有心的贾善存发现,市面的不少板凳、马扎做工粗糙,不稳当,而小区里老人和小孩子都少不了这些家什!
贾善存决定拾起很久不用的木工手艺。上世纪60年代时,贾善存曾跟随木工师傅学徒,刮、拉、凿样样拿手。1968年,贾善存到长安街一房管所上班,修房子门窗、修门、做门窗、做梁板柱,样样都是木工活。平时休息,他也常帮着人做立柜、沙发、五屉柜、写字台……
就这样,一只只板凳做起来了,“后来慢慢一发不可收拾”——椅子、马扎、首饰盒、书画盒、案板、筷子、擀面杖……贾善存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最后干脆改成定制,邻居谁需要做个什么,就直接到家里给我说声就可以了。”
贾善存所住楼房24层,邻里并不太熟悉,但大家都知道做小板凳的贾大爷和他家门牌号。
有邻居给贾善存送来烟酒表示感谢,贾善存一律拒绝:“我不缺这个,最重要的是收东西性质就变了,我什么都不图,就是希望邻里和谐,大伙方便就行。”
20多道工序 纯手工制作
时间久了,石榴庄附近的废品站、旧货市场都认识了贾老头。
做小板凳、小椅子需要木材,贾善存买菜路过家门口的废品站,看到有人装修卖掉的废弃木材,赶紧买回家以备用。每天都要做凳子、椅子,木材用量不少,贾善存养成了逛废品站、旧货市场的习惯——石榴庄、公益西桥、沙官桥、十里河……有的木材两三米长,绑在自行车上,60多岁的他常常一个人推着自行车运回来。
最初,贾善存完全在家里做,但引起楼下邻居的“抗议”——乒乒乓乓的声音太扰民!而此前,贾善存也引起老伴的“抗议”——贾善存最初在客厅里做板凳,对着墙壁咚咚楔东西,老伴总是提心吊胆墙壁随时会倒塌,贾善存就挪到阳台上干活,可这样又抢了晒衣服的地儿。
贾善存赶紧给邻居送椅子、送凳子、送首饰盒,表达歉意。同时搬到楼下一楼车库附近去干活。春秋天气凉爽,冬夏尤其难熬。冬天太冷,贾善存找出几年未穿的大厚棉袄,拎着工具就下楼了。夏天太热,又没遮阳处,贾善存早晨6点多起床干活,到上午9点多太阳变“毒”前,他已工作三个多小时。
3米长的木材要开成10乘10的小木条,没有大型机器协助,贾善存徒手用小锯一毫米一毫米地锯开。一上午下来,60多岁的贾善存不知道擦了多少次汗。直到去年在旧货市场遇到开家具公司的小陶,小陶答应帮助他开木料,这项工序才省了。
但大部分工序,贾善存仍要手工完成:选料、截料、刮料、打对儿、倒棱……一个小椅子,20多道工序,认真的贾善存一道工序都不省:“可以省很多工序,不净活不倒棱,是省事了,但不是那回事啊。”
在贾善存看来,即使做一只小板凳也要像回事,“手艺人要有手艺人的操守,不能做‘鸟架子活’。”
他做的小凳子、小椅子都是红榉木、柞木、榆木这些硬木,首饰盒、扇子盒这些家什则不乏花梨木、鸡翅木这些红木。
一些细节,让人觉着贴心。像给老人做的椅子、拐杖,椅子腿和拐杖底部会包上一层胶皮防滑。
热心好邻居 社区万金油
贾善存常在楼下做板凳,小区不少人慢慢了解到他做板凳都是免费赠送,不少人前往贾师傅家里“领”小板凳、小椅子、首饰盒等物件。五六把椅子刚做完,没几天就“脱销”了。贾善存也留意着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椅子、板凳做好后,不等人来取已主动送过去。“实际上,我也不知道人怎么称呼,看到有需要,我就送过去。”
2011年6月,贾善存在小区成立了便民服务队,每月开展“便民服务日活动”。贾善存报名为居民免费磨刀。每月2日,贾善存早早起床去居委会取回四五把刀。有的刀太钝,贾善存先用电动砂轮打磨,再用磨刀石细细打磨,之后再将磨好的刀送回居委会。
贾师傅在社区里出名了。刀钝了,有邻居直接拎着刀上门来;锅铲子把坏了,直接拎着锅来敲门;案板坏了,直接拎着案板来维修;“今天你上门明天我敲门,指不定是要修啥东西,”贾师傅成为了社区的万金油,没有闲着的工夫。
但贾师傅的热心不止于修理。在修好锅把之后,贾师傅还会把锅擦得锃亮锃亮的。“他在家可从来没有擦过锅,有时别人来修案板,修好了,得,再给人家做一个得了。”贾师傅的老伴提起贾师傅的“热心”哭笑不得。
时间久了,小区里的人都知道贾大爷热心,居委会要为贾善存评选“优秀党员”,他拒绝了:“咱做事不图啥名利,况且也都是举手之劳的小事。”
贾善存说,会一直为大伙做小板凳、小椅子:“别的我也不会、也不喜欢,身体允许我就一直干下去。既锻炼了身体,也为大伙做点实在事,自个高兴,大伙也高兴。”
【榜样说】
为大家做小板凳、小椅子,我什么都不图,就是希望邻里和谐,大伙方便就行。 ——贾善存
征集令
欢迎推荐“公民榜样”
邮箱:xjbgandong@126.com
热线:010-67106710
微博:关注@新京报,发私信推荐
微信:关注“新京报”公众号,回复“公民榜样”获取信息
主办单位:新京报社 协办单位:首开集团
指导单位: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北京市委社会工委
【“北京榜样”本周上榜人物】
黎晓新
1950年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她是上世纪80年代第一批“海归”,却来到这个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小科室。30年间,凭借精湛的技术和积极的开拓精神,她把这里变成了名扬海内外的著名眼科中心,推动了我国眼科诊疗技术进步。她制定的治疗原则,让北京地区早产儿失明比例减了一半。
张玉新
1952年生,昌平区回龙观镇天龙苑社区居民。自1972年结婚后,张玉新就服侍公婆,操持家务,与一大家7口人和睦相处,特别是悉心照料天生智障小叔子43年,让小叔子也能享受和正常人一样有尊严的生活。
钟青林
1962年生,三林星鞋城经理。钟青林自1989年开始以一辆三轮车起家卖鞋,到现在拥有100多平米、上千款鞋的店面。他深知百姓挣钱不易,所以全部采用薄利多销,深受顾客喜爱,店铺也多次获奖。因有着RH阴性O型血,他还是稀有血型“爱心之家”骨干成员,累计无偿献血5600毫升。
李国福
1971年生,北京祥龙出租客运有限公司驾驶员。他曾和路人一起,截停企图逃逸的不法之徒;他冷静周旋,抓获散播假币的犯罪分子;他曾保护酩酊大醉的女乘客,多次送还乘客丢在车上的物品。
伦志清
1950年生,南菜园社区居民。伦志清善于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他搞了许多节水小发明,用在热水器、洗碗池和抽水马桶上,还改造了洗衣机,这些能让一个3口之家每月节约5吨水。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
咨询电话:65661566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侯润芳 实习生 刘思维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