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节带来为期两天的英式创意演出,6个作品涵盖互动表演、装置、影像等
每年盛夏,在爱丁堡艺穗节(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演出期间,有一个被称为“边缘中的边缘”的森林艺穗节(Forest Fringe)也在同期亮相。森林艺穗节源于一个近乎乌托邦的理想,艺术家希望凭借自身力量去动摇像爱丁堡艺穗节这样有着庞大、固定模式的艺术体系。
作为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的重头戏之一,森林艺穗节首次来华为中国观众带来一台名为“共同在场”的英式创意表演。此前的两周,森林艺穗节已率先在广州和上海登陆。明后两天,森林艺穗节将迎来本次中国巡演的最后一站北京,在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免费演出两天,带来6个作品,类型涵盖互动表演、装置、影像等。
森林艺穗节是什么?
森林艺穗节是一个松散的艺术家联合体,也是一个非盈利性的表演艺术节,由多位活跃在英国戏剧、音乐、舞蹈、文学和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共同创立。2006年起,艺术家黛博拉·皮尔森在一位朋友的提议下,开始于爱丁堡艺穗节期间,在一家由志愿者义务劳动维持经营的森林咖啡馆楼上废弃的老教堂里,组织一系列表演活动,这就是森林艺穗节的由来。在外界眼中,森林艺穗节是一个颇为神秘的组织,只是每到夏天,森林咖啡馆楼上的老教堂就吸引着成百上千慕名前来的人。
森林咖啡馆最终还是在2011年被迫关闭。失去根据地的森林艺穗节延续着低成本自给自足的运作模式,通过艺术家、志愿者、观众的配合甚至身份互换,形成了独特的社群,开始从爱丁堡走向世界。自2011年始,森林艺穗节已先后在里斯本、横滨、曼谷等地举办巡演。
森林艺穗节的艺术家勇于冒险,探索突破传统框架的实验作品,独立策划表演。在森林艺穗节上,艺术家无需支付任何场租,但同时他们也是艺穗节最重要的志愿者,演出则免费对观众开放。“爱丁堡艺穗节是全球最大的艺穗节,同时它又是一个演出交易平台,商业氛围浓厚,比如热门剧场就要收取高额场租,艺术家也被迫卷入不健康的竞争环境中,森林艺穗节正表明了独立艺术家联合起来反抗残酷的商业竞争体制的态度,让观众与艺术家可以直接面对面”,本次森林艺穗节“共同在场”的策划人黄佳代介绍说。
■ 作品解读
《时间实验室》
艺术家:阿比盖尔·康韦
看点:动手拆卸坏掉的手表。
这是一场以时间为原料的工作坊。艺术家将在一小时内带领四位观众共同拆卸和重组一些代表“时间”的物品,比如坏掉的手表和老旧的小座钟。拆卸掉的“时间”部件将在表演中被组装成全新的作品,可能是一幅画,一件饰品或一个小雕塑。演出结束后,观众可以带走他们亲手制作的“时间”作品。
《某。某。某。》
艺术家:尼尔·卡拉汉与西蒙·凯尼恩
看点:围坐一起看身体表演。
编舞家和舞者卡拉汉与凯尼恩以肢体及身体性体验作为创作核心,这其中既包括观众的体验,也包括对环境的体验。《某。某。某。》是一部20分钟的舞蹈,观众席地而坐,围成一圈观看表演。作品以微妙的肢体动作,表演如滑动、推拉、挤压、混合等动作,呈现雕塑般的肢体。
《姐妹花咖啡》
艺术家:珍妮·亨特与霍莉·达顿
看点:点一份餐,看表演。
“姐妹花咖啡”是一个流动的真实咖啡馆,它将提供两份菜单:食物菜单和表演菜单。毕业于中央圣马丁学院的亨特和达顿这对艺术家“姐妹花”,以她们在咖啡馆工作的经历,将艺术与生活巧妙融为一体。在这里你可能喝到一杯咖啡,也可能欣赏一段舞、一首歌、一首小诗。
《翻拍计划》
艺术家:理查德·德多米尼奇
看点:翻拍北京选择贾樟柯的《世界》、张扬的《洗澡》。
艺术家事先在Google街景中“踩点”,在志愿者协助下,仅用一架便携式摄像机进行翻拍,当日完成剪辑。在此前的广州站和上海站,他分别翻拍了伍仕贤导演的《形影不离》和斯派克·琼斯导演的电影《她》(右图),这两部电影的取景地正是广州和上海。
艺术家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要快速认识一个城市,没有比看有关这个城市的大众娱乐方式(电影)更好的办法了”。虽然第一次来北京的德多米尼奇此前已看了不少关于北京的电影,但要找到一个地方和电影取景地完全相同却并非易事,“因为有些讲述北京的电影却不是在北京取景的”。德多米尼奇还曾考虑过翻拍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1987年的电影《末代皇帝》,考虑到拍摄可能性也不得不放弃。最终,他选择了贾樟柯的《世界》和张扬的《洗澡》进行翻拍。
《远程合作》
艺术家:蒂姆·埃切尔斯
看点:静静地看森林艺穗节去过的城市。
蒂姆·埃切尔斯是英国艺术家、作家。《远程合作》是他自2009年参与森林艺穗节起不断发展的个人项目,以装置、海报等静态方式回应森林艺穗节所到的多个城市。此次他为中国站创作了十张海报作品将在现场展出。
《偶发表演》
艺术家:安迪·菲尔德 看点:在脑海里演一出剧。
森林艺穗节联合总监安迪·菲尔德是一位剧场艺术家、策展人。作品很简单,只是一本写满舞台提示的小剧本,当观众拿到剧本后,演出其实就在每位观众的脑海里悄无声息地开演了。这个项目试图在城市的喧闹之中制造一次小小的“出走”,这样的介入可以是实际发生的,也可以仅存于想象之中。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
本版图片均由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提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