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8:封面报道
下一篇

29军军训团纪念章铭文成“家训”

战士赵振标参加保卫南苑战斗获纪念章,珍藏50年后捐赠抗战纪念馆

2015年07月0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7月4日,二十九军军训团学员赵振标捐赠了他的两枚纪念章。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新京报讯 (记者黄颖)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有一支1500余人的学生军被派到了南苑战场上,惨烈战斗后仅剩下数百人。这支学生军是29军军事训练团,团员由平津两地招收的爱国知识青年,原本是为部队培养军事干部,毕业者均有少尉军衔。

  纪念章跟随老兵转战洛阳、汉口

  参战时,团中每个人都获得了两枚纪念章,刻有部队番号和战士姓名。当年20岁的团员赵振标将这对纪念章保留到了1986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筹备时才拿出捐赠。

  这两枚直径约5厘米的纪念章,却随着赵振标从北平南苑,辗转洛阳、许昌、汉口等多个战场,始终跟随,“他希望用这两个纪念章证明自己的身份。”

  那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赵振标所在的第29军军训团接到保卫南苑的战斗指令,并收到了这两枚纪念章,分别是29军军训团纪念章和29军军训团北平南苑抗日纪念章。

  “明礼义 知廉耻”成老兵家训

  如今赵振标之子赵学增手上只有四张照片,留存着家中两枚纪念章的正反两面。照片中,两枚纪念章均为蓝底红字。

  其中,“北平南苑抗日纪念章”中间写有“军训团”三个字,外围则是“北平南苑抗日纪念章团长孙玉田赠”,背面刻有“赵振标存1937.7.8”的字样,是为参加南苑作战的军训团学员所制。

  另一枚则是军训团毕业时,由团长颁发,正面刻有 “诚真正平”,外围写着“陆军第二十九军军事训练团纪念章”,背后的铭文是:“明礼义 知廉耻 负责任 守纪律”。

  “父亲后来教育我们,也多用纪念章的字。”赵学增说,这两枚纪念章对父亲的影响很深,就连教育孩子,也常用“明礼义,知廉耻”等言说。

  ■ 对话

  “纪念章是为了牺牲后证明身份”

  新京报:这两枚纪念章是什么时候发的?

  赵学增:南苑机场战斗一打响,立刻就发章,上面有年月日和姓名,实际上用处和美国战士的铭牌一样,怕牺牲了认不出来。

  我看到纪念章时已十几岁了,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父亲一直藏在不显眼的地方,只露出个正面,即使看到了他也不说,所以我们也都不知道。当我看到这两枚纪念章,才知道他经常教育我们的“明礼义”之类说法的出处,这对他影响很大。

  新京报:父亲是否曾经跟你讲述战斗经历?

  赵学增:说得很少,可能还不如跟老街坊讲得深(笑)。其实军训团里都是有文化的青年,类似黄埔军校性质都是培养干部的,毕业参军至少是少尉。

  战斗打响后他们直接上了战场,我父亲说打得特别惨,人少装备差,又没有制空权,全团1500人最后只剩下了几百个人,后来就跟着部队南下了,一路辗转又回了北京。最后这两枚纪念章他自己留下来了,一直保存着。

  新京报:为什么最后又捐出来了?

  赵学增:抗战馆筹建时,有位记者经常来跟他沟通,最后他就决定捐了,也没要什么报酬,当时我们都特别惊讶,这么宝贝的东西怎么就捐了,他说就是为了证明这段历史。捐赠之后他每年“七七事变”纪念日都会到抗战馆看一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