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文娱新闻·逝者(二)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4:文娱新闻·逝者(二)

朱琳让我们认识到什么叫“不可复制”

2015年07月08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推销员之死》剧照。
《蔡文姬》剧照。

  (上接C03版)

  【代表作】

  郭沫若为“蔡文姬”赋诗

  民族戏剧:《虎符》《蔡文姬》《武则天》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焦菊隐导演的话剧民族化三部曲《虎符》、《蔡文姬》和《武则天》中,朱琳将其早年学习戏曲的经历成功运用到表演中,发展出独树一帜的民族戏剧美学,成为焦菊隐话剧民族化探索的实践者之一。她的举手投足都有着中国戏曲的韵味,同时结合写实与写意的美学特点,表现人物的内在个性。而朱琳在《蔡文姬》中的表演更是得到了焦菊隐和郭沫若二位大师的称赞。郭沫若曾评价说:“朱琳同志演的蔡文姬能传神”,他还赋诗一首来称赞朱琳:“辨琴传早慧,不朽是胡笳。沙漠风沙烈,吹放一奇花”。在《武则天》中,焦菊隐强调了“无声的台词”,朱琳既表现了这位女政治家的君主作风,也演出了她作为母亲和女人的平常心态。

  阿瑟·米勒称赞“琳达”

  外国作品:《推销员之死》《洋麻将》

  “文革”后,朱琳在几部外国作品中大放异彩。上世纪八十年代,人艺邀请《推销员之死》的剧作家阿瑟·米勒来北京亲自导演这部戏,朱琳在剧中饰演女主角琳达。阿瑟·米勒日后在《阿瑟·米勒手记:“推销员”在北京》中以这样的文字描述了他眼中的朱琳:“朱琳,据我所知,是中国话剧界的巨星,却没有一点明星的架子,一点也不装腔作势”,而朱琳在该剧中的表演也得到了米勒的首肯,尤其是结尾,朱琳感人真挚的表演达到了米勒所说的“你不哭,要让观众为你流泪”的要求。后来米勒这本书在美国出版时,他还邀请朱琳和朱旭去美国,朱琳也当众朗诵了台词。

  在另一部美国双人剧《洋麻将》中,朱琳与于是之演对手戏,饰演两位孤寡老人。朱琳的表演层次分明,与于是之更是默契十足。该剧也成为北京人艺的经典保留剧目。朱琳与于是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合作了话剧《冰糖葫芦》,朱琳曾对新京报记者回忆,那时于是之已经记不住台词了,“好多台词都是我替他说的,他在台上都不知道怎么下来。我跟他演了25场《冰糖葫芦》,那是一个很宝贵的纪念啊”。

  追忆

  可以这样说,朱琳大姐在我们北京人艺最兴旺的时期,是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一个代表性演员。我们合作也很多次很多年了,特别是《蔡文姬》。在“文革”结束以后,恢复的保留剧目第一个也就是《蔡文姬》,当时大家都很兴奋,十年没演戏了。几乎在所有代表性的北京人艺的剧目里都有朱琳大姐。焦菊隐先生在搞话剧民族化的尝试,他的几部戏都是朱琳主演的,《虎符》《蔡文姬》《武则天》,还有曹禺的《雷雨》,这些都是中国话剧的经典。

  后来我们还有一次合作就是《贵妇还乡》。朱琳大姐后来跟我说,为什么特别想演《贵妇还乡》呢,因为她曾经听我们一个中国话剧最早期前辈洪深讲过,一个女演员的成长要演够这么几种类型,她说其他很多类型都演过了,只有“贵妇”没有演过,所以特别想演。她的最后一个戏也是我们合作的,2012年人艺60周年新戏《甲子园》,六位老演员来参加。朱琳大姐是年纪最大的,那年90岁了。北京人艺现在还在做一个关于刁光覃、朱琳夫妇的专题片,把他们演戏的经历记录下来,留下一些东西。但是我真正希望是把他们的成就和精神留下来。 口述:蓝天野(人艺演员)

  朱琳老师的台词是第一流的,后来的演员都赶不上她了,所以她很受郭沫若夸奖。人艺“郭老曹”(郭沫若、老舍、曹禺)时代,郭沫若和人艺演员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朱琳,郭沫若实际上(主要作品)就是《蔡文姬》,朱琳的《蔡文姬》是不得了的。还有就是她最后的《洋麻将》,真的是经典,现在看都不可超越。后来再看新版《洋麻将》觉得濮存昕还有点样子,龚丽君和朱琳还是有差距。我们的话剧总体上女演员是弱于男演员,所以朱琳老师去世会让我们强烈感受到已经没有那样的“蔡文姬”,那样的“武则天”了。于是之、朱琳相继去世,也再没有人能真正地讲一讲焦先生的风采了。我曾经听过朱琳老师讲过焦先生,非常生动,讲他的艺术和音容笑貌。我们后面的一辈对他已经很陌生了。

  《贵妇还乡》和《洋麻将》复排,就能感觉到因为没有朱琳老师是一个重大的损失。80年代她演的《贵妇还乡》是多么的光彩照人,《洋麻将》她跟于老师也是不可复制的。她让我们认识到什么叫“不可复制”。 口述:童道明(戏剧评论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