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书评周刊·文化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2:书评周刊·文化

浮华时代里的人与物(1)

评《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

2015年07月1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图为明代仇英的风俗人物画。
图为明代仇英的风俗人物画。
《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
作者:[英]柯律格著
版本:三联书店2015年5月

  ●一种生活形态,究其实质就是人与物的一种关系:人如何攫取物,如何使用、支配物。

  ●对晚明时代那些自觉的生活美学营建者来说,物,是他们精神的寄寓。那个时代的人们正是在灵敏的感官末端,在一缕香烟、一片湖石、一件古物、一次旅行中建立起了自足的精神世界。

  ●16世纪晚期,传统的精英阶层感到社会地位受到威胁,转向“发明趣味”,以此为手段来强调,重要的不是对奢侈品的占有,而是占有它们的方式。

  柯律格

  (CraigClunas,1954-),当代研究中国物质文明史的重要学者,现任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讲座教授。

  有明中叶,天下承平,士大夫以儒雅相尚,若评书品画,沦茗焚香,弹琴选石等事,无一不精,而当时骚人墨客,亦皆工鉴别,善品题,玉敦珠盘,辉映坛坫,若启美此书,亦庶几卓卓可传者。盖贵介风流,雅人深致,均于此见之。”

  ——清同治甲戌校阅《长物志》学者伍绍棠

  1 物是精神的寄寓

  柯律格这本探讨明朝物质文化的著作,所谈论的是晚明消费社会里的物品,尤其是绘画、书画、青铜器、瓷器、文玩用具等奢侈品,实则关注的是消费社会里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柯律格引用人类学家的话说,物为观念的载体,他承接了布罗代尔的观点,把物质文化看作社会变化的仪器与表征。对晚明时代那些自觉的生活美学营建者来说,物,是他们精神的寄寓。那个时代的人们正是在灵敏的感官末端,在一缕香烟、一片湖石、一件古物、一次旅行中建立起了自足的精神世界。

  受布尔迪厄的启发,柯律格在本书中建立了这样一个中心论点:16世纪晚期,传统的精英阶层感到社会地位受到威胁,转向“发明趣味”,以此为手段来强调,重要的不是对奢侈品的占有,而是占有它们的方式。所以他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谈论物品的书,更是一本谈论人们看待物品方式的书,里面探讨的是晚明社会里这样一种关系,“物质世界的产品与掌握权力的社会士绅所认同的社会等级之间的关系”。

  以外来视角研究晚明中国的商业、文化和艺术,过去十年间,坊间已有高居翰、卜正民等史家的不少佳构,柯律格的别出机杼在于,他在对文震亨《长物志》及其同时代的鉴赏文献《遵生八笺》《考槃余事》等出版物的解析基础上建构起了别一套“物的话语”(之前他已有一部关于文震亨曾祖文徵明的著述《雅债》,围绕文徵明所置身的艺术赞助人网络,提供了有关十六世纪上半叶古物购藏的大量实证)。柯氏立论的机智,多见于本书篇章结构:以“物之书”谈明代的鉴赏文献,以“物之观念”谈明代鉴赏文学的主题,以“物之语”谈论明代的鉴赏语言,以“往昔之物”古物在明代物质文化中的功能,以“流动之物”谈作为商品的明代奢侈品,最后以“物之焦虑”谈明代中国的消费与阶级。本书《长物》之下有个副题,“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他用“早期现代”来指称1500-1800年左右的前近代中国,可以见出他把明代消费社会纳入到世界大格局中去努力,而现代性,一直是他这些讨论得以展开的一个背景。

  2 谁是文震亨

  以器物入手考察晚明风雅,显然与柯律格十多年间在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任职经历有关,正是在此期间,他接触了大量晚明社会的第一手实物和图像。据柯律格自称,1984年,他在为大英博物馆举办的一个中国牙雕展工作期间,第一次接触到了明朝作家文震亨的《长物志》,即以此为起点研究晚明文化。最初引发他关注兴趣的是,一件往昔之物真正意味着什么?以此为起点,他想揭示的是物品与身份之间的关系,辨析在晚明人的眼里何者为雅、何者为俗,以及他们如何以此划分人的等级。

  柯律格发现,在明万历以后那个物质和精神生活最为辉煌的年头,曾经出现过一个谈论古物及生活营居类图书小小的出版潮。据他统计,在1400年至1579年,共出版此关生活指南书籍369种,从1580年至1639年的半个世纪间,出版152种,且不包括大量的翻刻和重版书。而其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388年松江一个叫曹昭的人出版的一部小型丛书《格古要论》,这部通篇谈论古画、古铜器、古墨迹、古碑法帖、古琴、古砚、古瓷、古窑器、锦漆、奇木异石的书籍,成为了后世的《遵生八笺》《考槃余事》和《长物志》的前驱。

  从1590-1630这数十年间物质文化图书的出版潮中,柯律格梳理出了以下时间节点:约1550年-1660年,《格古要论》多次重印;1591年,高濂的《遵生八笺》出版;1606年,屠隆的《考槃余事》出版,同年,袁宏道专论插花的《瓶史》出版;1620年前后文震亨完成《长物志》一书的写作,并于1634年出版。除了上述各家类似生活指南的书籍,这数十年间还有大量论画、品茶、插花、论妓以及品评其他各种享乐之物的书籍出版,那个时代的《万历野获编》《四友斋丛说》《味水轩日记》等笔记、日记文献记录了物质之昌盛和享乐、鉴赏风尚之流变,而差不多同一时期问世的虚构性小说如《金瓶梅》等,则忠实记录了这个仓促的盛世走向凋败的过程,其中对享乐之物的津津乐道,更是成为了雅致生活的指南。

  在这些晚明作家中,柯律格予以特别关注的那个文震亨又是何人?

  文震亨出生于长江三角洲最为富庶地区之一苏州,他是画家文徵明的曾孙。早年,他的曾祖文徵明以艺术家身份进入宫廷,名为待诏,实际上只是一个小官,他留给后代的最大遗产是回到苏州后的几十年间用他巨大的声名和亲戚、门生编织成的一张关系网,这张错综复杂的网使文氏家族在南方有着很大势力。到了文震亨一代,他的兄长文震孟由科举升至官僚集团的最高层(进入内阁任东阁大学士),实现了文氏家族在政治地位上的一次重大转变。

  衔着金匙出生的文震亨,自成年起就落入了强大的南方风雅文化的包围中,他也处在一个大家族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的交集点上。他对诗歌或绘画的观点或许无甚新意,但艺术世家的出生背景还是能使他的声音引起某些特定人群的注意。在17世纪二十年代苏州城民众反对官方的群体性事件中,他曾是民意代表和意见领袖。后来他受黄道周案的牵连曾短暂入狱,平反后出任过一些官职,当他想在官场有更大振作时,明朝灭亡了,有说他在六十岁那年逃离家乡来到阳澄湖畔咯血而亡,但一种据称更可靠的说法认为,他是绝食自杀为逝去的王朝殉难的。

  (下转B1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