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地球周刊·新知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5:地球周刊·新知

机器人抢完饭碗,竟开始“夺命”?

2015年07月12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无论是《终结者》还是《复仇者联盟-奥创》,机器人和人类争霸一直是科幻电影的热门话题。近来,大众“机器人杀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虽然大众发言人暂时推断事故是由人为错误导致,并不是机器人“蓄意杀人”,但“人工智能将对人类造成威胁”这个话题显然已经不再停留在科幻电影中,而成为很多人现实的担忧。

  现状

  军事机器人异军突起

  7月1日,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称,该公司位于德国的一家工厂内,一个机器人“杀死”了一名外包员工。

  大众发言人海克·希尔维格表示,这名员工于6月29日在保纳塔尔的工厂内丧生。希尔维格说,死者今年22岁,在安装静止的机器人时,被机器人抓住,挤向了一块金属板。希尔维格表示,初步断定是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不是机器人的问题。正常情况下,机器人只能在工厂一定范围内工作,负责抓取和操纵一些汽车零件。

  尽管这可能只是一起安全事故,但关于“机器人杀人”的争论再度出现。未来机器人对人类的威胁,除了在工厂与人类抢夺饭碗外,还可能成为人类的敌人甚至是“终结者”。

  目前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机器人当属军事机器人。据统计,目前全球已超过60个国家的军队装备了军用机器人,种类超过150种。美国在军事机器人领域的研发属于领先地位,预计到2040年,美军可能会有一半的成员是机器人。在美国陆军中服役的机器人士兵早就比比皆是了。2007年,已经有5000个地面机器人加入美军,至少10款智能战争机器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出力。美国国会曾通过法案规定:到2015年前,1/3的地面战斗将使用机器人士兵,为此投入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单笔军备研究费1270亿美元,以完成未来战场上士兵必须完成的一切战斗任务,包括进攻、防护、寻找目标。

  美军新闻处透露,波士顿动力公司为美军研制的世界最先进人形机器人“阿特拉斯(Atlas)”身高1.9米,体重150公斤,这副身材与篮球运动员相仿。它的“双眼”是两个立体感应器,有两只灵巧的手,能在实时遥控下,穿越较复杂的地形。

  除美国外,俄、英、法、德、日、韩等国也正加紧研制新一代智能机器人。2013年,俄罗斯国防部成立了机器人技术科研实验中心,专门负责领导俄军用机器人的研发生产。日前,俄科研部门最新研发出一种作战机器人,作战技能几乎不逊于人类。这款机器人外形与真人相似,头戴银白色头盔,身穿军绿色上衣,腿部和双手的机械构造清晰可见。它的四肢装有传感器,可远程操控。

  忧虑

  人工智能就像是“魔鬼”

  具备“高智商”的机器人会不会摆脱人类的控制,从而对人类造成威胁?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斯蒂芬·霍金都曾就制造超级智能计算机的风险发出过警告。

  2014年12月,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对英国广播公司表示,人类创造智能机器的努力正威胁自身生存,“开发彻底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灭亡”。身患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的霍金,目前使用英特尔公司开发的一种新的系统说话,其中就包括了基本的人工智能。霍金说,人工智能目前的初步阶段已经证明非常有用,但他担心创造出媲美人类甚至超过人类的东西将要面对的后果。

  作为特斯拉的创始人,伊隆·马斯克被人称作现实版的“钢铁侠”,在人工智能问题上,他是颇为激进的抵制者。马斯克此前曾将能独立思考的自动化机器比作“召唤魔鬼”。2014年10月,在于麻省理工学院发表的讲话中,马斯克将人工智能描述为“我们潜在的最大威胁”。“我认为我们应当谨慎对待人工智能。如果让我猜测人类的最大威胁是什么,我认为可能就是人工智能。使用人工智能,就像是在召唤魔鬼。你们听过那些自以为是、自认为可以控制魔鬼的童话故事吧?千万别玩过头了。”

  今年年初,马斯克向未来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捐款1000万美元,来资助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以确保这个技术会用在安全而且对人类有益的方向,防止它最终反客为主控制人类。未来生命研究所最近宣布,将给37个研究团队提供700万美元的研究资金,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里寻找“杀手机器人”的解决方案,包括教机器人了解人类需要什么,让机器人和人类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并且让人工智能处于人类的控制之下。这些研究项目会在9月启动,其成员大多来自世界级名校。

  美国海军研究室在关于机器人士兵的研究报告《自动机器人的危险、道德以及设计》中,也对军方使用机器人提出警告,建议为军事机器人设定道德规范。研究人员认为,必须对军事机器人提前设定严格的密码,否则整个世界都有可能毁于他们之手。

  辩解

  智能机器人逼人类进化

  在流行文化中,机器奴役人类的远景在《黑客帝国》和《终结者》系列这样的电影中屡见不鲜。但人类未来中心的研究人员们并不觉得超级电脑是个迫在眉睫的威胁。

  人类未来中心隶属于牛津大学马丁学院——由牛津大学900年历史上数量最大的单笔捐款的捐赠人詹姆斯·马丁出资设立,该中心研究人员丹尼尔·迪威解释说,“工程师们现在所做的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或者其他任何方面的研究,都一点也不吓人。人们总是觉得,工程师都觉得人们应该对人工智能的前景感到害怕;但作为工程师,我们并不觉得普通人有什么可感到害怕的。”

  其他科学家也并非都对人工智能持悲观的看法。美国未来学家、谷歌公司工程主管雷·库兹韦尔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预测,到2029年计算机的推理能力将超过人类,人工智能也会有情感。雷·库兹韦尔说,很多电影都会关注于科技的消极影响,或许这是为了让电影更加有趣和戏剧化。“我非常喜欢《Her》这部电影,主要是因为电影中的人工智能萨曼莎是个性化的。计算机会有情感,情感属于智慧的一部分,和幽默一样,是更高级别的智慧。高级计算机可以知道什么是好笑的,可以了解、传递人类情感。”

  但在雷·库兹韦尔看来,未来世界不会出现人工智能由一个统一的“大脑”控制情况,从而避免电影中所出现的人工智能被寡头垄断的情况。“未来的人工智能也是分散的、去中心化的。谷歌公司有很多人工智能中心,其他公司,比如百度也有自己的人工智能中心,很多中国公司在这方面都在进行研发。竞争决定了人工智能的将来是分散的,不会有一个统一的大脑,更不会出现天网这样的角色。我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积极的事情,与过去相比,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完全不同,我们克服了很多的挑战。在未来,人类会做得更好。”雷·库兹韦尔说。

  在百度公司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看来,霍金之所以恐惧人工智能,是觉得“身处于缓慢的生物进化中的人类,根本没法与真正的人工智能竞争,最后必将面临被取代的命运”。在2015年初洛杉矶The BIG Talk峰会上,吴恩达发表演讲说,技术的变革越来越快,同样加快了人类社会的竞争速度。“以汽车产业为例,美国现在有350万的卡车司机必须重新找工作。”他说,这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新机会,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训练子女,而是训练自己如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韩旭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