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8:特别报道
上一篇

魏国元 巧借婚礼 与组织接头

2015年07月12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门头沟斋堂镇。1938年,中共在东斋堂村建立了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
魏国元(1906-1960)

  人物档案

  魏国元(1906-1960)

  字光汉,门头沟区青白口村人,1927年从宛平县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任小学教员,并在国共合作早期的区党部任常委、县党部干事。1930年任国民党宛平六区(门头沟)区长;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1937年11月任宛平县抗日救国会主任、平西游击队后勤部长。1938年3月任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

  这些年门头沟不断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景点,而在能够查阅的具体历史当中,门头沟在抗日战争年代地位确实突出,从萧克到邓华再到白乙化,平西热土涌现众多抗日故事,魏国元也是其中之一。

  1938年3月,晋察冀军区邓华支队进入平西斋堂川,司令部就设在西斋堂村聂家大院。邓支队在斋堂安营扎寨后,迅速整编了地方武装,以国民党宛平县的七、八两区为基础,在平西东斋堂村建立了平郊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而第一任县长便是魏国元。

  婚礼做掩护 接上党组织

  1936年10月的一天,秋高气爽。门头沟斋堂川青白口村一户宅院里披红挂彩,四周村镇穿着长衫短褂有头有脸的人物们络绎不绝地走进这所院子。这场在整个斋堂川来说颇为盛大的婚礼的新郎官,正是刚刚出狱不久的青白口名人魏国元。

  表面看来这是一场喜庆的婚礼,实际上却是魏国元重新联系宛平县党团员,与当地党组织接上关系的一个掩护。这场婚礼使早已声望很高的魏国元重新打开了革命的局面。按上级指示,他被任命为中共宛平县委书记,任务是回乡积极组织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抓住时机 建立9支游击队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二十九军被迫南撤。魏国元指示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一方面主动与国民党部队联系,为其带路、出粮、捐款、出牲口,支援抗战;一方面保护老百姓利益不受侵害,组织多处难民团转移。

  国民党部队撤退后,战场上散落了许多枪支,魏国元抓住这个时机,挺身而出,以七区区长的身份,召开各村村长会议,发动群众,号召大家拿起武器,建立自己的武装,保卫家乡。一时间各村民团蜂拥而起。这时原在二十九军训练团学习的魏国臣、贾立芳等人也回到家乡。魏国元在原来游击队(枪支修械所)的基础上很快就拉起了三十多人的游击队(沿河城)。

  除此之外,魏国元还利用自己的影响,通过抗日大同盟兄弟盟誓的方法,壮大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魏国元先后发展建立了9个游击队,这些地方抗日武装后来大都编入了八路军正规部队。

  1938年年初,魏国元到阜平向聂荣臻汇报工作时,聂荣臻问:“现在主力部队开到平西去,能不能站住脚?”魏国元毫不犹豫地回答:“能。”因为他已将平西地区的群众充分发动了起来。

  及时镇压国民党保卫团暴动

  谭体仁是宛平县八区灵水村人,曾与魏国元一同在河北省区长训练班培训,毕业后任八区区长。曾是国民党统治下的宛平县长,手下有一个保卫团,于是拥兵自重。上级指示魏国元,对待谭体仁:“尽量争取他一致抗日,如果他阴谋暴乱就坚决镇压。”

  1938年初春,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魏国元邀请谭体仁商量合作,双方没有谈成。私下里,谭体仁联络清水一带的地主武装,准备暴动。可他们的行动早就被人事先报告了县政府。等保卫团的人赶来时,埋伏在四周的八路军突然包围上来,保卫团纷纷缴枪投降。

  这件事以后,很多村子开始建党,抗日政权建立起来了,斋堂成立了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林野 实习生 李骁晋

  资料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