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简介】
连中国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究中心语文教研组教研员,北京四中高级教师。
2011年7月获“语文报杯”全国课堂大赛一等奖。2012年2月,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聘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及免费师范生培养兼职导师。
连中国曾任教于北京四中,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目前,他是北京教科院基教研究中心语文教研组教研员。他的演讲围绕“李白”展开,他希望以李白作为一个切口,以此阐释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要真正有助于人的觉醒
“我希望我的教育真正有助于‘人’的觉醒。”连中国说,“我觉得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们相关,这不是高尚,这只是严格意义上的不糊涂。因为你眼中的别人完全有可能就是将来和不久之后可能的你。”这是他一个基本的课程观和基本的判断。
他认为,自己不能完全不看重分数,但他真正关注的是:通过推动学生完整意义上人的发展,让人不断强大,来谋求学生希望要得到的分数。
传统文化感召人的内在情怀
那么,他的这种课程观又与他推崇李白和李白的作品有什么关系呢?
连中国说,所谓一流的作品与真正的经典,一定是把人类最深沉的热烈与最纯挚的简单充分表现出来的作品,它将“人” 更活跃也更神圣的生命力开扬了出来,也将人更内在也更深刻的孤独与困境提供了出来。
而在李白的众多作品,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行路难》当中,都展现了李白铿锵作响、奔泻不息的生命能量,每遇阻遏,他的奋然而起与再度起航,都构成了恢弘壮丽、令人叹为观止的生命姿态。
“不要跟学生说这门学科多重要,让孩子们渐渐发现,这门学科就铸就在生命里。”连中国说,他特别喜欢“生姿”这两个字,其实生命是有样式的,教育就是老师会用生命的样式影响学生,不是让学生变成自己的样子,而是给学生提供多样的、丰富的生命样式。
连中国说,纵观中国历史,极少有像李白那样对人格尊严和个体价值如此在意且珍爱的人。李白把他的心性和气度刺向苍茫的历史,划开一道亮光,照亮了中国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话,在当今看来也并不过时。每当人们受到屈辱或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却又无力表达的时候,还会常常想到这两句话。这就是李白带给今人的意义和价值。
“李白的性格斑斓而雄起,天然且自然。”连中国说,这样的性格在中国人中是少有的。这种性格也才能使李白写出这样的诗,表达一种孩子般的天真。
“我希望大家终其一生,都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
他认为,当一个孩子有了高山俊河的生命参与之后,内在的情怀有了这样一种介入和影响之后,孩子很多东西是料想不到的,是奔突不息的。成绩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一个暂时的部分。
帮青少年找到托付终身的精神股东
“在痴迷、泪水及翩翩联及之中,自觉自愿地接纳那些重要的‘介质’进驻自己,并与之汇成同样的节拍,心潮起伏地与之合作,去一起合成自我重要的那些生命更新。”他认为,这就是语文课里读一个人更真实、更内在的含义。
其实,真正爱李白的,就是连中国自己,“我跟李白有生命故事。”连中国这样说时,台下有笑声,也有人频频点头。他说,李白给予他的,是有关生命、青春、尊严和价值的教育。而作为教师,他必须要拿出生命里很真实的东西给学生,很多时候是把老师的生命之德与生命之困跟学生说出来。
“真正意义上的一节好课往往是与生命、与文本、与遇到的那个世界撞出来的。”连中国说,“读谁,其实就是把谁在心里头焐热了,就是把他从文字里唤出来,就是让他栩栩如生,就是人出来之后,文字退后了。”
对于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青少年,语文课里的这个人,可能会成为这个青少年生命中“大股东”。这个“大股东”是什么状况、什么态度,影响着你很多决断,这是很重要的。
连中国最后说,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便是永不停息的创造。对传统的评价需要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要建立在国际视野上。这样的中国情怀才会让学生将来无论身处在世界的哪端,无论与自己的母国相隔多么遥远,都可以为我们作为中国人能够拥有这样一份文化而产生既是情感的又是理性的骄傲。这也是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功课与必尽职责。
好的课堂,能够帮助人将生命内部的光荣与信仰、力量与宽广激发绽放出来。这些美好的人的状态,超越时空,跨越古今,让人着迷与眷恋。
上了一节课,幸福的潜流在我身上欢快如春天的小溪;我恍恍惚惚犹如航行于“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的海里。粲然满身。
■ 对话
真正的考试是跟着老师转
新京报:影响语文教学水平高低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连中国:影响语文教学水平的原因有方方面面的,但教师肯定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其实人的力量是最重要的因素,比如说教材比较落后,如果老师水平高,照样可以教得好好的。所以老师自身的素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新京报:现在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连中国:中国的教师主要的问题是缺少读书。多读书是推动教师自身素养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得多思考。年轻老师不要在成长过程中首先屈从于现实,而是要不断地钻研。
新京报:随着中高考改革方案出台,为了适应新的考试标准,现在很多老师都开始转变教学方式,这种转变有必要吗?
连中国:真正的考试是跟着教师转的,不是教师围着考试转。所有的改革整体目标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整体素养,是为了让孩子真实地有两下子。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怎么帮助孩子真实地有两下子,这就是根本。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