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伊核协议达成究竟会带来什么?

2015年07月1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在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后,伊朗作为国际原油主要供应国的地位有望逐渐恢复。其直接效应是,国际原油生产和销售能力将得到增强,国际油价在未来一段时期的走势得以确立。

  延迟两周后,7月14日,联合国“五常”及德国与伊朗终于在维也纳达成历史性协议。伊朗承诺移除三分之二的离心机及98%库存的浓缩铀,开放包括军事设施在内的所有场所,确保国际核查人员能够定期检查伊朗核设施。作为回报,美国、欧盟和联合国将分阶段解除对伊朗实施的制裁。这也成了国际舆论聚焦点。

  从2003年2月伊朗核问题浮出水面到2006年7月形成6大国磋商机制,再到如今,马拉松式伊核谈判已持续了12年。伊核协议的达成,不仅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博弈画上了一个句号,廓清了伊核问题的前景,而且还将在许多方面显示出其价值。

  首先,伊核谈判为国际社会防止核扩散的努力建立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式。在过去的10年,伊核问题是最难解的国际焦点问题之一。一方面,伊朗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有着难以化解的历史恩怨,1979年伊朗革命发生的德黑兰人质事件,令双方长期处于事实上的敌对状态。另一方面,伊核问题还牵扯到中东地区什叶派与逊尼派、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长期纠葛,反对解除对伊制裁具有强大声势。伊核协议的达成,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解决核扩散这样的全球风险,在国际事务的处理程序中具有优先性。再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也不应将核扩散作为博弈筹码。这一点,对于其他地区尚待解决的核问题,具有导向作用。

  其次,伊核协议的达成,还一定程度上重新恢复了联合国的国际事务仲裁者地位。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这特别表现在,在防止核扩散事务上,个别国家似乎成了其他国家核开发和核利用权利的授牌者;在地区安全事务上,区域军事联盟在事实上取代了联合国应扮演的角色。伊核谈判的主体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加德国,这有助于避免谈判进程中产生的意识形态偏斜,平衡考量防止核扩散与和平开发核能的利益诉求。

  此外,在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后,伊朗作为国际原油主要供应国的地位有望逐渐恢复。其直接效应是,国际原油生产和销售能力将得到增强,国际油价在未来一段时期的走势得以确立。鉴于世界经济仍处于脆弱复苏期,多数经济体因此不得不采取激进货币政策,油价在低水平稳定,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石油消费国降低制造业成本。

  不过,伊核协议能否得到执行以及能否得到长期遵守,还面临不少考验。比如,伊核协议需要两大谈判对手美国和伊朗国会的批准才能生效。而美国国会的许多共和党人,已对允许伊朗保留部分核开发权利提出质疑。伊朗内部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哈桑·鲁哈尼总统在谈判中表现出的务实主义,也需要验证。此外,伊朗重归国际原油市场,对目前国际原油的主要供应方来说,意味着新竞争者的出现,这种情形很可能因为伊朗的什叶派国家标识而变得更加敏感。

  尽管仍然存在一些未定之数,但无论伊核协议何时生效,有效期是否会延长,有一个事实已不可更改:这份协议是多年来首次一个被依据联合国宪章予以制裁的国家,通过谈判而非战争摆脱了制裁。这对国际合作所能够产生的价值,做了一次所有人都看得见的验证。

  □迩晓(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