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
作者:顾菁
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2月
其实,一开始让我看这本书,我是拒绝的……很抱歉用了这个俗透了的开头。然而《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这本书,无论是封面设计还是内页装帧,才是货真价实的俗透了。每一页上都超 过三种颜色,插图全都被包裹上样式不一的花边,连小标题旁都点缀上系着红色蝴蝶结的金铃铛。几乎是每一处细节上都透露着最简单的望文生义:因为这是一本关于“幼儿”和“美术”的书,因而一定要五颜六色。
讽刺的是,这本书本身却是一个让人打消刻板印象的教程,同时也是一本去魅的朴素手册。在国内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关于美国幼儿教育的“流言”。最有名的一条莫过于,一个孩子认出了鞋盒上的零,父亲不仅不为孩子的早早识字骄傲,反而认为幼儿园过早传授这些知识,僵化了儿童的想象力。这则小故事体现了中西方在幼儿教育上的方向性差异。但在此之外,美国幼儿园到底教什么、怎么教,在国内,一直没有过系统的介绍和描述。
这本书的作者既是一个专业儿童美术教育者,也是两个女孩的母亲。这种身份的交叉给予这本书复杂的气质。一方面,这本书可以当做一套北美学前美术教育的体验课程。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家长不断参与课程、担当助教的经验心得。在美国,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也为建立一种家庭与学校的伙伴关系,家长常常会被学校请去当助教。作为一个美术专业毕业同时拥有教育经验的妈妈,作者顾菁因此还颇受幼儿园和学校的青睐,也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会亲近孩子们的美术课。
作为一个从中国移民美国的前教育工作者,作者有足够的切身经验去对比中国和美国的儿童美术教育。但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在书中利用难得的机会直抒胸臆。正相反,这个并不熟练的作者小心翼翼地避免了抽象的评价和议论,而是尽量记录课堂上老师与儿童的一言一行。于是通过这些平时难得见到的第一手素材,中国读者得以看到一些想象之中的情形和想象之外的细节。正如人们预料,美国老师比中国老师多一点平等和尊重,少一点威严和管理,美国老师更看重孩子在绘画和手工中的自由发挥,而并不如中国老师那样看重孩子通过培训得到的技能。
美国的美术教育并不如传说中传言绕开名画和经典,恰恰相反,幼儿园美术课的开端,就是名画欣赏。只是名画在这里,并不作为临摹的对象,而成为培养审美和品位的路径。但即便是名画欣赏,也从来没有写定的标准答案。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写“疯疯的孩子有糖吃”。天马行空的孩子在美国不仅不被嫌弃,反而受到鼓励。比起细致的方法论,中国幼儿美术教育更难学习的,也许是这种鼓励脑洞大开、抛除刻板印象的勇气。
□书评人 水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