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公司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公司评论
下一篇

定增破发:机构投资别只记“七秒”

2015年07月2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投资者说

  很多散户在过去一周的反弹中再次加上了融资杠杆,义无反顾地冲进市场,也被戏称为“韭菜的记忆只有七秒”。但市场如果要更加成熟,更关键的是机构的记忆还要更长久一些。

  过去的一个月,对于很多散户,尤其是加了杠杆的散户来说是倍感煎熬。但其实对机构、甚至说银行造成最大压力的,可能并不是来自场外配资,而是定向增发股份项目的补仓压力。

  在市场的最低点时,几乎所有4月之后的定向增发项目都跌破了发行价。3月以前所做的定向增发项目依靠前期的大量浮盈勉强撑住了补仓线,但也不断在逼近预警线。

  与散户不同,认购定向增发股份项目的机构每份份额均在亿元以上,银行参与程度也最为深厚。定向增发中,银行往往为机构配2倍左右的杠杆,并为产品设定预警和补仓线。

  但一个不可忽略的前提是,定向增发股份拥有一定的锁定期,投资标的为限售股,银行是无法通过强制平仓的手段隔断风险,只能不断要求投资者追加抵押。这些普遍上亿上十亿的项目,给机构带来不小的补仓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银行和资金方不得不针对特定项目修改了预警和补仓线,或宽延机构的追加抵押物时限。这些“台面下”的动作不一定“合法合规”,是市场状况突变下的无奈之举,但确实将风险传染到了银行体系内。

  去年以来的定向增发项目,尤其是一年锁定期的项目借助市场的东风,确实为投资者赢得了不菲的收益。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水涨船高,定向增发价格的基准也不断提高。在2014年年末还只能叫价30倍市盈率的股票拖延半年以后定增报价达到60倍市盈率甚至80倍市盈率的并不鲜见。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有机构被市场狂热的情绪所主导积极参与。

  过去一年的早到者依靠放大的杠杆,轻轻松松“加零”的现实吸引的不仅仅是散户,四处涌动的大户通过私募、信托、基金等新渠道纷纷参与进来。银行理财、保险也积极为他们进行配资,推波助澜。不成熟的不仅有投资者,也有机构。

  这并不正常。如果机构被“市场永远涨”的假象所迷惑,市场就会狠狠给他们一拳,这一次“自由落体”式的下跌就是这狠狠地一拳。

  如果说散户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和个人能力的限制容易被市场情绪主导,机构作为专业投资者应当有自己的判断,作为稳定市场的“定海针”,而不应随波起舞。

  以市盈率60倍甚至80倍的价格认购锁定一年的定增股份项目,很可能不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利润增长的合理判断,而是赌博。因为未来一年的利润增长大致上是看得见的。

  如果机构都在赌的是未来一年资金会推动估值中枢,市盈率标准不断往上增长,在退出时仍能找到“接盘侠”。未来的接盘侠又到哪里去找呢?

  监管部门为定向增发设定一定的锁定期,正是为了抑制市场主体可能的短期狂热情绪,引导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从长远出发。所募集的资金一般是为了投资新项目,扩大再生产,更多地反哺实体经济。而狂热的为套利而进行的定向增发操作,偏离了定向增发制度的初衷。定向增发中无处不在的杠杆,使得短期限定增的套利属性更加增强。

  这并不是说定向增发不应出现杠杆,而是“善用杠杆”作为一种机构理念目前很大程度实际上被“有杠杆就用,能用多大杠杆就用多大”的操作替代。

  很多散户在过去一周的反弹中再次加上了融资杠杆,义无反顾地冲进市场,也被戏称为“韭菜的记忆只有七秒”。但市场如果要更加成熟,更关键的是机构的记忆还要更长久一些,“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行为还需要更少一些。

  □何叶(蓝巨投资分析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