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们到博物馆上课
在法国,有一种独特的“星期三现象”:每逢周三,中小学教室空寂无人,而博物馆变身为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巴黎的维莱特“科学与工业城”,是欧洲最大的科普博物馆。该馆开辟有4000平方米的“儿童馆”,并针对青少年开设“维莱特班”,可将整个班级搬到“科学城”上一至两周课,学生利用那里的设备及展览所提供的知识,在教师和“科学城”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手完成科学小实验。科学城平均每年接待250个“维莱特班”。(7月19日《人民日报》)
博物馆和学校如此神奇的“牵手”,令人艳羡。其实北京也不乏这样的条件。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地区博物馆的质量和规模均名列前茅。它们简直是一座座教育资源的“金矿”。很遗憾,大多博物馆并未实现“第二课堂”的功能。
让众多博物馆和学校“手拉手”,对于促进教育发展,激发学生们的心智和创造力,意义重大。建议有关部门借鉴国外经验,用好、用活博物馆,充分服务于青少年教育。□马常理(市民)
海淀何时有公共自行车
据报道,北京16个区县已经有12个区县有了公共自行车,城六区里没有开通的只有海淀区。4年前海淀区就说要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现在2015年都过了一多半了,可还是没有影子。
公共自行车在北京的众多大街小巷都已经“安居乐业”,但唯独海淀区被“孤立”,没有一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无论是住在海淀区的市民,还是到海淀区办事的其他区县市民,都无法通过租用公共自行车的方式“畅通无阻”,实在是无比遗憾。
海淀区为什么如此“特殊”?有人说,海淀区对公共自行车的需求不会像其他区县那么大,所以没有设置;有人说,选址矛盾和高运营费是海淀区公共自行车建设的主要“障碍”。其实,这些理论根本站不住脚:海淀高校、商业区众多,人口密集,需求量不可能不大;选址矛盾和高运营费其他区县都能够克服,为什么到了海淀区就被“卡住”了?
不管什么原因,为了给市民提供出行便利,海淀区在公共自行车建设方面,都不应落后于其他区县。希望尽快启动建设步伐。□麻贺永(公务员)
西大望南路咋没人行道
只要你经过西大望南路,就一定会被道路无序的情况所吓到。这条道路两边都是小区和大型商场,还有弘燕公交场站。道路上车流量与人流量都非常大,可道路竟然没有任何规划——车道没有用标线划分,没有主道,没有辅道,也没有非机动车道。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连人行道也没有。
如此一来,小区居民将私家车都停在道路两侧,行人经过都快被挤到了马路中央,几乎与道路上的车辆擦肩并行,非常危险。我听附近居民说,由于道路中央没有护栏,很多“任性”的司机总是“意外”掉头,导致车辆剐蹭、连环撞等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交通堵塞。
希望道路管理部门及早整改西大望南路,别让市民经过时总是心惊胆战的。□常俊曙(市民)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shepingbj@vip.163.com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