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舞台】
北京喜剧院的开幕大戏《戏台》,陈佩斯扮演的班主相当于如今的制作人和出品人,他一次次被挤进夹缝里,要考虑众人的生计,需顶住各方的压力。每当压力太大,他被迫做出妥协,那种痛苦无疑有着振聋发聩的历史穿透力,但这一切都掩盖在欢笑当中。
北京喜剧院的开幕大戏《戏台》承继了陈佩斯经典作品《托儿》《阳台》的风格,但多拐了一道弯,即故事寓意不再平铺直叙,而是像《驴得水》《蒋公的面子》那样,将对现实的思考沉淀在历史感厚重的背景里了。整部戏除了开场铺垫略微平静,一旦人物介绍完毕、戏剧矛盾进入状态,基本上是脱缰的节奏,让你笑得欲罢不能,但笑的过程中不时有想哭的冲动,因为这部戏骨子里其实是个悲剧。
我一直把那些让你又想哭又想笑的戏,视为喜剧的至高境界。
说“脱缰”自然是夸张的。《戏台》采用的是古典喜剧的结构和套路,就是莫里哀那一派,大量的误会和巧合,但打磨得无比精巧,甚至有一种雅致。古典派喜剧已有两三百年传统,珠玉在前,要超越并不容易。这种戏一是考验基本功,二是看故事的当下性。论基本功,无论是毓鉞的剧本、陈佩斯的导演手法,还是演员的表演,均堪称完璧无瑕。尤其是戏曲和话剧表演的融合,做不好会成两张皮,但此剧中完全水乳交融。
故事设在民国早年军阀混战时的北京,陈佩斯饰演的戏班主定于某大戏院连演三场,结果半路杀出多个程咬金,如头牌吸毒、地痞骚扰等,但最大的未知数是初来乍到的新军阀,是一个对京剧有热情没常识的人。这位洪大帅的塑造颇有意思,他有非常“谦和、亲民”的一面,任由包子铺伙计(他误以为是戏班名角)拍拍打打,你甚至可以说,他骨子里是个艺术家,不时表露出真性情。他对《霸王别姬》的修改要求,站在他自己的立场是名正言顺的,因为原先的结局不能反映他的奋斗和志向,于是他理直气壮要求把悲剧改为大团圆。
说实在的,不少电影观众对于不太幸福的结局都有类似抱怨,只是他们不能用枪指挥编导而已。《戏台》的悲剧力量来源于当时的外力(尤其是政治)对于艺术的横加干涉,当权者成为票友时,表面上是捧场,是辅佐艺术,实质上威胁着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尊严。
《戏台》戏中戏的戏班成员可能不会给自己贴“艺术家”的标签,但他们对于他们热爱并赖以为生的京剧表现出本能的保护与捍卫精神,令人动容。陈佩斯扮演的班主相当于如今的制作人和出品人,他一次次被挤进夹缝里,要考虑众人的生计,需顶住各方的压力。每当压力太大,他被迫做出妥协,那种痛苦无疑有着振聋发聩的历史穿透力。但这一切都掩盖在欢笑当中,如他自己所说,“成了后人的乐子”。
多数国人对陈佩斯的印象停留在当年的春晚小品,哪知道,他早已超越逗笑的阶段,成长为不折不扣的喜剧大师。他的话剧不仅包含了小品式的段子,而且有着成熟而复杂的架构。更重要的是,《戏台》等作品中凝聚着他对于现实、历史和艺术的思考,还有,他作为艺术家的良知。
□周黎明(剧评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