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书评周刊·短书评/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书评周刊·短书评/书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希望和绝望的无缝拼贴

2015年07月2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到处存在的场所,到处不存在的我》
作者:村上龙
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年7月

  当村上龙应幻冬社发行的《留学情报杂志》撰写专栏作品的时候,他决定选择居酒屋、机场、便利店等场景,用凝缩时间的手法,描写以出国留学为唯一希望的人。

  作为一次写作计划,这种设定好比是画地为牢,再从极小的切口入手,冲出局限。

  这牢,首先源于司空见惯——几乎是个贬义词,可以应用于千篇一律的城市化场景以及沦陷其中的城市人类。现代社会的构成方式就是这样:司空见惯的娱乐、饮食、消费、教育……乃至老去的方式。深究起来,见惯之事恰恰是极端的不自然,是绝对的异化。

  所以,这牢,放大来看,又是日本当代社会的浓缩——职员,主妇,辍学生,丁克族,离婚单身,在风月场所上班的女子,在应召网站里匿名出现的SM主妇……“所有的场所都充满了绝望与颓废”,每一种族群都有特定的命运模式。

  村上龙选定的切入口是:小说必须要描写怀有希望的人——想学习制作义肢的应召女郎,想用周末投入画画的女职员,想去西雅图学习电影录音的少年……纵然微渺,但希望本身就是浪漫的,足以对抗、甚至冲破充溢大环境的绝望。

  更妙的是凝缩时间的写法。有如在定格的电影画面后闪切往事;而画面中的旁枝末节都被放大,在极缓慢的镜头中被一一掠过,因其不起眼,感伤的情绪反而得以激增——

  KTV中一句歌词还没唱完,老男人的思绪已从车站里仿佛要自杀的老人转到了面前女孩的装扮,再不可扭转地回到年轻时的工人宿舍……

  居酒屋里的六人约会,几筷子的小菜正在缓慢地被吃掉,爱画画的女职员想着恋爱中的心事,把别人脚下的虫、烟灰的形状、噪音的构成都反复关注过了。

  便利店里几个顾客在消费的某个瞬间有交互或停顿的动作,身为录音师的主人公却想起大学辍学的兄长说“被骗了”的场景。

  带着孩子去公园的主妇,在决定加入哪个谈话圈子的那几步里,经历了好奇、苦闷、孤独和怜爱等各种情绪,社区人际关系的荒谬和严谨尽在不言中。

  在车站目睹残疾流浪汉的瞬间,女人想起了情人和丈夫,流浪汉的一举一动呼应回忆。

  在机场忐忑等待恋人的应召女郎,在注视旁人的一举一动中,回顾了自己人生的转折是如何发生的。

  ——在这些被凝缩的分分秒秒里,在这些到处都存在的场所里,绝望与希望无缝转换,个体命运和社会趋势无缝拼贴。那么多被歧视、被抛下、被压垮,或是抗拒现代化的人都有深层的自我挣扎,犹如光鲜便利的世相之下的千疮百孔。这种极其电影化的写作手法,或许能给时下的都市写作者一些善意的启示:在精巧的小格局里,最大限度地容纳真实的希望。

  司空见惯的场所里,毕竟,会有也该有一些真实得近乎虚构的离奇个案,他们怀有的希望只是留给自己的,无需向整个社会交代或负责,因而也不留痕迹地淹没在司空见惯的场景里。

  □书评人 于是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