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电子眼”查破损隐患呢?
7月25日8点20分左右,西直门桥向东、北二环南侧辅路玉桃园公交站绿化带自来水管网爆裂,双向主辅路路面出现大量积水,一度造成沿线交通车行缓慢,附近一栋塔楼居民用水受到影响,停水约一个半小时。市水务局表示,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为连日降雨造成地面不均匀沉降,将供水管网压折所致。这是三天来自来水管网第二次爆裂。
自来水管线爆裂也许确系地面沉降不均造成,但是不是就无法避免呢?笔者还记得,两年前,供水部门就曾对外宣称,北京在城区8000多公里的供水管线上布设了3000多个“电子眼”,能够自动采集供水管线的声波信号,通过软件分析可在第一时间判定供水管线是否存在漏水隐患。那么,这些“电子眼”究竟有没有发挥作用?倘若发现了管线破损隐患,咋没有及时安排工作人员做更换或加固处理?报道说,“电子眼”每隔5秒向外发射监测数据和判定结果信号,工作人员需要携带巡视仪到附近才能接受到数据。频频出现的管网爆裂是否说明巡查工作还有疏漏之处?
以上问题,供水部门不妨说明一下。□何秋斌(职员)
当事人出钱拆违啥时才能“落地”
据报道,近日,西城城管对位于展览路3号院的一处4层楼的楼顶违建进行拆除。该违建被一餐饮公司用作员工宿舍,总面积将近1400平方米。
1400平米的违建,又建在楼顶上,拆除难度之大不难想象,费用也不容小觑。对一些拒不自拆的违建,相关部门花费成本强拆,纳税人最终买单,差不多已成“惯例”。
拆违的报道,通常也是只闻拆除的面积,不闻花钱多少。要是有人统计近年来全市拆违的费用,那数目估计是惊人的。记得在去年9月,北京市有关部门宣布,正在研究并将实施的违建强拆费用追偿和适用代履行、立即代履行拆除违建机制。那么,近一年时间过去了,该措施啥时才能“落地”呢?□甘润培(市民)
路口没有摄像头众多司机闯红灯
上周末,我驾车去朝阳区沙子营村办事,当车辆驶进来广营北路后,在其中一个十字路口处,我正在等红灯,竟被后面的车辆按喇叭催促往前开,我自然不就范。后面的车辆干脆绕过我,直闯红灯。一开始,我并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是,接下来我所经过的几个十字路口与丁字路口,我仍然看到不少司机闯红灯。他们横冲直撞,险象环生。亲戚后来告诉我,来广营北路很多路口都没有摄像头,这是司机有恃无恐的主要原因。
交通部门应尽快给“空白”的十字路口安装摄像头。据我平时外出观察,没有摄像头的路口大都处于城中村、城乡接合部以及“人烟稀少”的偏僻地带。其实说来,在全市路口安装摄像头理应一视同仁,不可厚此薄彼。□赵礼荣(市民)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shepingbj@vip.163.com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