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新食品周刊·新食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0:新食品周刊·新食评
上一篇

槽边食事

2015年07月28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茅台既要“减副”也要“核效”

  媒体报道,贵州茅台7月中旬发布公告称,将新增5位副总经理,至此副总经理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1位。据透露,贵州茅台高管人员平均年薪144万,高管总年薪更可能高达2107万元。

  消息一出,拍砖、吐槽、争论之声不绝于耳。数据显示,在白酒业遇冷的当下,贵州茅台业绩不降反升,不仅销售额保持全行业第一,而且去年、前年的净利润增幅为1.41%和13.74%。显然,以纯市场的角度分析,茅台高管拿天价年薪,无可非议。

  但茅台的超高利润是全部来自市场竞争和高管努力吗?恐难以服众。去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和《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设定高管基本工资,绩效奖励与企业效益直接挂钩。也就是说,国企高管薪资的高低,要靠成绩说话。

  这样的薪酬制度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思维。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如何在绩效考核中,挤掉国企高管业绩的水分,让业绩真实反映高管的努力程度、管理水平,是相关部门下一步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从这个层面看,茅台既需要“减副”,也需要“核效”。只有实打实地核准高管业绩,才能让高管年薪不受争议。

  □薛家明(河北卢龙县委组织部)

  “注胶”食品何以流向餐桌?

  日前温州市民郑女士在市场买了3只大虾,发现大虾体内竟被注射了不明胶状物。

  之所以各种“注”法层出不穷,且大有后浪推前浪之势,不外乎指向一个“利”字。不可否认,经“注胶美容”的食品,提升了卖相,消费者被表象所迷惑。这并非食品“美容伎俩”的第一次大显身手,类似工业双氧水美白法、硫磺熏蒸法、注水加重,在食品领域屡见不鲜。

  假如认为“注胶”是为迎合消费者的癖好,显然是打错了板子。事实上,消费者所能获取的信息相当有限,即便有了专业提醒,仍然不能保证火眼金睛。当“以貌取食”这一消费者的合理心态被再次滥用,甚至不惜以违规手法来欺骗消费者,令人难以容忍。

  存在欺诈与食品安全隐患的“注胶”食品之所以公然上市,背后的经济利益无疑是最大推手,其始作俑者、相关销售链条不可能对这一潜规则毫不知情。

  “注胶虾”们大行其道,更多暴露的是商业诚信与伦理的失范。而好的商业伦理,并不会自发形成,需要有促其生长的土壤,这就离不开必要的外部监督与严格的司法监管。还有多少“注胶”食品潜入市场、流向餐桌?唯有当任何违规行为都承受远高于收益的代价时,“注胶虾”们才不会屡屡跳梁出场。

  □武洁(医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