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认为,廊坊未来将重点承接高新技术产业、文创产业等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在三地的相继落地,区域协同发展的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从规划、实施到落地却依然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京津冀三地在具体合作上,仍有不少问题有待化解。具体到廊坊来说,虽然可以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首批受惠的河北城市,可是在交通规划、承接京津外溢产业的过程中,也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向记者指出,经济发展总是会在交通要道和资源富集地产生,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之下,廊坊从长远来看,还是需要提前做出合理规划,以避免形成新的大城市病。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先行
新京报:京津冀城市群未来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是将城市连成片的超级城市群,还是点状城市分布?
张占斌:我认为这两种城市形态并不能对立起来看,事实上它们也并不矛盾。从目前来看,京津冀地区规划的,是以多个城市为中心构成的多中心城市群。而从长远来讲,未来发展起来的京津冀也会形成一个国际级的城市群。
新京报:你认为,在发展多中心城市群的过程中,最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张占斌:在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像北京这样人口过于集中、交通拥堵的大城市病复发,就需要发展密集的交通网路体系,把节点城市连接起来。甚至于包括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地下管网建设都要加强。打个比方来说,京津冀就像人体一样,而各个城市就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每个器官都需要畅通连接,如果哪个区域出现堵塞,那么区域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体发展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新京报:就您了解,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三地在大方向上已经开展了哪些广泛合作?
张占斌:从具体落地的事情来讲,三地之间的合作主要在环境和交通上。一是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实际上,河北在前两年就已经开始有所行动,而在纲要下发以后,还会有具体的落地措施。二是在交通一体化方面,三地之间有很大的推动。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将互通互联做上去。如果做得好的话,会缓解大城市病,这对疏解首都功能方面非常有意义。
新京报:能具体谈一下交通一体化将如何发展吗?
张占斌:目前从规划来看,交通一体化方面有这样几个考虑:一是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主的高效密集交通网路。目前从北京到张家口、承德、唐山的城际铁路都在加速建设中。二是推进公路交通,一些高速公路网的建设正在进一步完善。三是港口建设,目前京津冀正在建设现代化的港口群,以提升航运中心的功能。此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航空枢纽,北京南部新机场的建设也会对京南廊坊、固安等地的发展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
而在京津冀各城市中,城市内的智能化公共交通也在步步推进。包括ETC、一卡通等智能化设备都在做。
人才储备是廊坊面临的挑战
新京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廊坊的定位是什么?
张占斌: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属于中部核心功能区。从定位来讲,廊坊最重要的是承接北京的功能,主要是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物流和教育承载地。廊坊夹在北京、天津之间,统筹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的机会就会更大一些,吸引的也不仅仅是一方面的外溢资源。
新京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环京分布的几个河北县市或许是最优先受益的,相对这些县市来讲,位于京津走廊上的廊坊市的优势在哪里?
张占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河北应该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的受益方,因为京津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因此,很多合作性的项目事实上将带给河北很多红利。比如北京新机场的建设,到2019年会有3000万以上的旅客吞吐量,最终这一数字可能会有7000万,所带来的资源、人口的聚集将是巨大的。而新机场所在的廊坊地区也将受到新航城的直接影响,经济上受到很大的带动。
虽然从目前看,还没有更具体的定位出台,不过从长远来讲,随着对北京外溢资源的承接,廊坊的人口聚集是毫无疑问的。在京津之间可以协同,产业转移可以优先挑选。此外,企业也有一定的市场化选择。从地域上来说,廊坊确实有距离京津较近的优势,而且廊坊和京津过去的合作还是很多的,很多产业就是依附在北京和天津的产业中的。
新京报:目前来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廊坊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又有哪些呢?
张占斌:说到挑战,我认为目前廊坊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人才储备问题,由于廊坊的教育能力无法同北京、天津相比,因此如何尽快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趋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廊坊或成新一代创业者聚集区
新京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北京产业外迁,而廊坊所承接的北京外溢资源主要是哪几方面?
张占斌:由于不断地提升产业层次的原因,廊坊,对于产业资源的承接也是很挑剔的。如果从理想角度来讲,目前廊坊不仅仅局限于承接小商品批发市场这一类服务类的产业,而且会重点承接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创产业等。目前,廊坊市正在市区北部规划建设生态文化艺术新区。而廊坊现有的一些产业园,也吸引了不少信息企业、医药企业入驻。将来很多企业可能会在廊坊排兵布阵。
新京报: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廊坊应该如何扬长避短?
张占斌:过去交通闭塞的情况下,因为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人才都向北京、天津两地集中,但是目前的情况可以说是大树底下好乘凉,随着大城市资源的外溢,不少科技型创业企业都在京郊或环京县市寻找低成本的办公场所,这也意味着廊坊将有很多新的资源可以用。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廊坊市的党政领导理清思路,利用好廊坊的地理优势,多争取一些人才。如果说将来环境建设得好,很可能就是新一代创业者的聚集区。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禹铭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