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京津冀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2:京津冀特刊

交通、产业、规划 廊坊先行一步

京津冀协同发展由“顶层设计”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占据先天地利优势的廊坊成为收获交通、空港经济利好的重点区域

2015年07月30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对廊坊意义重大,廊坊有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京津卫星城、产业承接地。图/CFP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对廊坊意义重大,廊坊有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京津卫星城、产业承接地。图/CFP

  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加速推进。7月10日和13日,京津两地分别召开市委全会,先后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京津冀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

  在两地的市委全会中均强调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地方的功能定位放到区域整体功能中去谋划。

  与此同时,河北各个区域也在积极展开对接活动。据媒体报道,目前河北省发改委和廊坊、保定等地均已成立专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办公室。据相关人士透露,各项产业转移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协商、推进中。

  在4月30日《京津冀规划纲要》审议通过之后,多名学者乐观地表示,这预示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由“顶层设计”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而作为紧邻的廊坊市成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收获经济及协同发展利好的重点区域。由于定位于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京津产业转移提升承载地、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京津走廊”生态宜居城市,廊坊在众多区域中脱颖而出。

  政策利好,打造第三增长极

  从世界范围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发展最快的“新经济形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审议通过后,环京津的廊坊、保定、唐山、沧州、秦皇岛被划入京津冀功能核心区,优先承接北京转移的产业。这其中位于核心城市周边的都市连绵区都是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方。北京、天津要打造世界级都市区,连绵区就是河北,位于北京天津连接线上的廊坊首当其冲。

  随着区域建设的加快,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出来后,廊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呈现出发展最快的“新经济形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表示,北京产业转移,从市场和交通层面来看,廊坊等距离北京较近的区域将是首选。

  “思考廊坊市的发展定位,必然要跳出传统行政区划的空间来思考,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从一个更广泛的视角去审视廊坊的机遇和战略方向。”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廊坊是河北省打造第三增长极的第一方阵和战略突破口,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对廊坊意义重大。具体而言,廊坊可以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京津卫星城、产业承接地。

  承接京津,均衡三地发展

  众所周知,京津冀三地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反映在居民的生活中。在业内专家看来,如何更好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是北京非核心产业疏解,更是三地的均衡化发展。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但因为各区域间发展落差比较大,疏解难度很大。因此要实现协同发展,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补齐区域之间的短板。”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北京市协同办副主任刘伯正在新京报主办的论坛上这样表示。

  而廊坊在此方面的尝试已展开。廊坊市卫生局医政科科长冯双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廊坊被确定为京冀中医药一体化协同发展试点,并先后与京津及毗邻县在突发事件等方面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深层次合作。

  而在今年,提升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协同发展中的顺利对接仍将是廊坊市的重要工作。

  潜力可期,受益产业调整

  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绝非承接人口转移这么简单。与北京实现产业对接,并实现产业升级成为廊坊在此次协同发展中更为核心的定位。

  廊坊市委书记王晓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廊坊做足区位、空间、环境优势,吸引大批高端人才来廊坊创业,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在廊坊加速转化。

  实际上,廊坊市在近几年来已经形成了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且在产业承接方面出现成效。中兴研究院建成投用,中海油产业化基地开工建设,中核研发中心成功签约,华融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社科院考古基地等一批高端转移项目加快推进,这些均说明北京与廊坊在产业对接方面的决心和成果。

  同时,廊坊在产业对接方面尝试全新的合作模式,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亦庄永清产业园,目前双方共建筹委会办公室已全面启动,首批6个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此外,与北京西城区共建现代物流园区选址和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永清国际服装城建设进展顺利。

  随着空港经济区建设推进,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前景也更为凸显。伴随着连接环首都地区和新空港的区域快线网络的进一步联通,廊坊等环首都区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廊坊由于毗邻新空港的缘由,或将成为区域快线首先通行的地方。未来新机场投入运营后,廊坊更将承载大批量新机场产业人群及客流,周边生活区域也将共享新机场的高端商业配套,其对廊坊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由顶层设计阶段进入落地实施阶段,该区域未来几年将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广发证券分析师也表示,从产业发展来说,廊坊将受益于京津冀的中部优化调整,成为最受益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区域之一。

  交通一体化 廊坊是中心

  目前,京津冀三地交通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渐浮出水面,具体表现为:轨道交通分级化、网络化;高速公路持续完善,带动环首都地区的经济发展等核心举措。其具体项目可概括为“2环、8通、4联、8港、8枢纽”。

  而对于廊坊来说,原本具备的区位优势决定其必然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点。

  廊坊是京津冀城市群的地理中心,7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干线穿越境内,10条国家和20条省级公路纵横交错,是中国铁路、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目前京廊交通规划一体化和北京新机场交通疏运体系建设达成共识,京廊通勤高铁“廊坊号”已开通运行,京台高速廊坊段建成通车,密涿高速、津保高铁建设进展顺利,京秦高速及国省干道对接加快实施,廊涿城际、京九客专、津石高速规划设计工作全面展开。此外,与通州就建设“四路一河”达成共识,潮白河大桥对接工程完成前期工作。

  而在目前廊坊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中,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加快密涿高速、津保高铁等建设,打通一批与京津的“断头路”已成为重点之一。

  伴随着立体交通路网的建设,廊坊与北京之间的一小时都市生活圈已现雏形。目前,从廊坊到北京南站的高铁已经运行,可以实现20分钟进京。此外,廊坊已率先在环京市县中立项修建与北京对接的轻轨——北京亦庄轻轨线(简称L2线)的延长线。该条线路计划以北京亦庄轻轨站为起点,一站直接到达廊坊中心城区,全程大约18公里,建成通车后,北京亦庄到廊坊城区只需15分钟。对此,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表示,根据国际经验,廊坊目前打造的“半小时进京入卫,一小时上天入海”是很好的思路。尤其是城际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方面,只有形成便利的交通路网,协同发展才具备物质基础。

  空港新区 范围覆盖廊坊1/4

  时下是一个“临空经济区”、“航空大都市”唱主角的时代。据媒体报道,新空港1639亿元的投资有43%在廊坊广阳区,在新航城“五城六镇”载体中,廊坊市和广阳新区就正好是其中的一城一镇。

  仅从距离来看,廊坊成为河北与北京新机场空间距离最近的一个城市。“随着新机场开建,人流、物流、产业流将会迅速聚集,廊坊必须利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空港新区就是这一载体和平台。”廊坊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要根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临空经济区整体上按照“一主两副”结构规划建设,新区人口约100万人,主中心位于新机场东侧广阳区辖区,占地115平方公里,两个副中心位于新机场南侧,占地105平方公里。廊坊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为国际化空港枢纽地区,环渤海地区、首都经济圈及河北省的综合性门户新区和核心空间增长点,海陆空联运枢纽,廊坊市的次中心区域。

  “北京新机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面向世界的空中资源,必将对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要根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距机场15公里范围覆盖廊坊的区域基本为空港新区范围,而以半径30公里计算,覆盖区域将约占廊坊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北部文化新区最先受益

  借助空港经济区及产业升级转型契机,廊坊正在规划、打造全新城市新区。这其中,廊坊北部文化新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北部新区自2012年开始规划,新区规划将按照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依据“生态、智能、商务、休闲”城市形态和功能定位,力争把生态文化艺术新区建设成为彰显廊坊城市特质的核心区域。生态文化艺术新区南起北凤道、北至桐万道,东起创业路、西至大皮营引渠,总面积367平方公里,由市民服务中心片区、文体中心片区、会展中心片区、运动休闲片区4个功能区组成。其中,“梦廊坊”文化产业园、丹凤公园、未来创新城市生活实验区项目等均是目前廊坊市重点打造的项目之一。

  在业内看来,作为北京产业疏解的重点区域,坐落于廊坊北部、北京南部的北部文化新区,毫无疑问将成为交通一体化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最先受益者。

  产业承接初见成效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廊坊正在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在廊坊加速转化,全力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廊坊市委书记王晓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关键是,充分利用自身区位和空间优势服务好京津科技原创性成果的孵化转化,通过选择性的产业化、规模化来提升产业结构、确立发展优势。

  据此,廊坊于去年7月和今年2月,先后两次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廊坊一定要主动参与区域创新共同体分工,明确“京津研发,廊坊孵化”的定位,实施了“一十百千万”行动,形成全域布局、全要素支撑、全链条发展的服务体系,把廊坊打造成科技之城、创新之城。

  目前廊坊在产业承接方面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在日前举行的2015全球创业投资(廊坊)论坛上,廊坊市副市长王彦涛透露,去年以来,廊坊从北京新引进项目444个已经开工,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新增以北京为主的研发机构27家,孵化转化基地13个,来自北京常驻廊坊的科研人员达到6600多人。今年,廊坊将在强化产业对接工作上持续推进。

  据了解,亦庄·永清产业园、中关村固安大清河开发区和永清西城物流园、国际服装城等一批合作园区建设都将成为重点推动项目。

  A特02-0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方王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