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6:星期五周刊·圈内故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6:星期五周刊·圈内故事

替身讲亲身事成名“万中无一”,搏命“家常便饭”

武行路人甲的幕后人生

2015年07月3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张晋跟随袁和平拍摄《卧虎藏龙》时还是无名新人,除了当替身,还要在幕后肩负教授周润发、章子怡等武术技巧。十几年后再遇袁八爷,张晋已经成为《叶问3》大反派,坐在袁和平身后,看拍摄画面。

  成为袁和平“袁家班”武术指导后,张晋结识了很多大牌,跟他学习太极拳的周润发叫他“张晋老师”,在《卧虎藏龙》做了章子怡替身后,被其介绍给张艺谋,在《英雄》做甄子丹替身和李连杰对打……直到2014年,张晋凭借《一代宗师》“马三”一角荣获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才真正让观众认识了这个会功夫的演员。相比同样从运动员转型的李连杰,主演第一部电影《少林寺》就家喻户晓,张晋在不惑之年才收获成功显得晚了许多,但对于一位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武术演员,他却可以用足够幸运来形容,在武行遭遇瓶颈和尴尬的年纪,在残酷现实到来前,及时出名。

  但在张晋身后,还有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武行工作者,他们是现实版的路人甲,既怀揣着梦想与希望,又不得不面对养家糊口的现实。他们是整个电影产业里微不足道的一环,但也是这个行业最真实的缩影。

  1 从能人入行成为“门外汉”

  张晋9岁开始习武,11岁进入四川少年武术队,这也是他曾经武术家梦想的起点。全国武术比赛陈氏太极拳和太极剑冠军,枪术、剑术冠军,八卦掌、醉剑、对练亚军,第七、八届全国运动会金牌、银牌,这些都是他作为一个成功运动员的有力证明,但很明显,他不想再日复一日循规蹈矩地生活。1998年,他从武术队退役,拒绝了队领导挽留他做教练的优厚条件,跟着在剧组做武术指导的师兄进入影视圈。

  和张晋类似,国内大多数武行都是武校或体校出身,再由学校老师推荐进组,随着华语电影后期特效越来越完善,一些擅长戏曲、跑酷的能人也加入进来。

  从“北漂”武行做到《边境风云》动作导演的杨守信就是如此,33岁的他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市,从小就喜欢武术,13岁离家到邻近的新州市武校学习,之后又在北京武术学校度过了三年。当然,学费也是笔不小的花费,“武校时一年5000元,武大时1万多了,现在都涨到2万了”。作为一通百通的习武之人,他精通武术、柔道、跆拳道、跑酷、摔角等多种相关运动,但当时因为年纪小和经验不足,原本在学校成绩优异的他,1999年被老师推荐刚进组时,根本不知道戏该怎么拍,平日里练惯了钢板刀,习惯了同等程度的力道,结果在剧组里用道具刀轻轻一比划,道具刀就被“抖”断掉了。

  曾在《刀剑笑》里做过刘德华替身现在已转行做导演的张伟国也是这样,在武术队表现优异的他,被选中进入当地体校接受训练,田径、乒乓球、篮球、散打样样精通。在公交车才5分钱的上世纪80年代,经常拿到全省武术冠军的他,奖金就已高达千元。因为当时对《霍元甲》《陈真》等香港武打片的痴迷,他一心想找机会去影视圈试试,1991年他被教练推荐进组,“那时候16岁,不怕苦不怕累,也想赚更多钱,但说到底,都是希望被更多的人认可”。

  2 替身,拿身体卖钱的职业

  1999年,吴京主演电视剧《新少林寺》,为了保证进度,很多武戏找了替身来完成,这个替身演员的名字就叫张晋。因为身手好,张晋又跟着在《小李飞刀》中做焦恩俊的替身。幸运的是,他得到武指袁和平的赏识,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看似一夜成名,中间经历了多少,用一句标题形容就是“从替身到与吴京对打,用了16年”。据张晋透露,拍《杀破狼2》他从四楼的高度摔到草棚再落到水泥地上,造成三角软骨损坏,至今两只手腕还不对称,拍戏时吃三种止痛药,继续开工。张晋聊起伤病说得很轻松,全然没有埋怨谁的意思,因为他晓得,受伤对于武行来说是家常便饭。

  “替身行当就是优胜劣汰,比如你就是敢从五楼上摔下来,别人不行,这个是忽悠不来的”,张伟国直白地描述这个在生命边缘游走的行业。可事实确实如此,武行替身存在的意义就是以不露脸的方式完成所有演员不能完成的高难度动作,而在所有替身类型里,他们也是最“卖命”的。2011年的《敢死队2》中,李连杰的武替,26岁的陕西小伙刘坤,在拍摄一组橡皮艇在湖面爆炸的镜头时意外身亡,经洛杉矶高级法院裁决,电影公司也不过赔付了其亲属16万元人民币。

  谈起这些,张伟国唏嘘不已,谈到自己入行时,剧组的保护措施更薄弱:“现在威亚用的都是登山绳,粗到吊大象都没问题,用电脑后期擦掉就行。我们那个年代都是很细的钢丝,用力不对或者和拉你的人没配合好,都很容易断掉。”1999年,他是新加坡版《笑傲江湖》马景涛的替身,有个动作要求在三层楼的高度,表现飞越两悬崖的场景,但由于技术不过关,威亚忽然断裂,他从10米空中直直跌下去,一下就摔坏了腰。虽然剧组有保险,但这些保险都是临时性质的,一旦剧组结束,就失去效力,“当时我是开拍后两个半月时受的伤。不管有没有治好,他们都只负责到当月结束,因为戏第三个月就拍完了。”之后半年,所有的医药费他都自己承担,与此同时,他因养伤再也没其他进组机会,经济来源被彻底切断。因此“只要能下地,我就是打着绷带也要继续工作”,这是张伟国不得不逼着自己接受的生存法则。他曾在被玻璃划伤缝了30针的情况下,不到七天就拆线回组,后来再次摔在地上时,伤口还在不停地流血。而在元彪主演的电影《碧血剑》剧组,当武替的他从4米高的梯子上跳到弹床上完成高难度动作,工作人员却没发现由于广东连续数月的雨季弹床布早已糟掉,“一踩到布面就掉下去了,直戳了两个窟窿,脚直接断了”。回想起年轻时这些令人胆战心惊的岁月,他感慨“受伤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事情,有些动作明知道很危险,但你一定要做,因为如果你不做就会丢掉饭碗被淘汰,试问赚武行这份钱。哪个腰、脚、手没断过呢?”

  3 摸爬滚打,“混”在武行江湖中

  京剧名武生于占元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洪金宝、成龙、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泰七人担任《七小福》的主角。后因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于是借此组成七小福戏班。每天操练功夫。后来,由于戏曲观众流失,于占元解散了七小福,各师兄弟只好各自摸爬滚打,跟随着一批批影坛大佬,经过几十年的历练、终成功夫电影台前幕后的金字招牌。时至今日,江湖秩序似乎并未改变,正如张晋所言,不混圈子,身手再好,也不好出头。

  刚入行时,杨守信曾在电视剧《机灵小不懂》里做过张卫健的替身,每天200元他已经感激得谢天谢地,剩下时间有空就要去接外围的活来养活自己,比如在晚会、栏目剧里做高危动作。对于他来说,那时更重要的是积累关系,当你和制片关系融洽,他就会把你发展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只要有需要第一时间把你介绍进组。“这也是离开学校后,学到的最有用的附加技能”,杨守信举例当年被相熟的制片人推荐到《赤壁》剧组,每天有2000-5000元酬劳,类似于火烧人等高危险动作则至少要6000元,比一般武行多赚一大截。

  武行维护和制片人的关系,就有点像是拜码头的意思。

  曾经跟过元彪、洪金宝的张伟国表示,“这行没有经纪人,需要的就是跟大哥”,而他跟过最久的就是《倩女幽魂》《新仙鹤神针》等经典港片的武术指导刘志豪(程小东班底核心),既做助手又做替身,长达七年时间,“只要他拍戏我一定会去”。此外,他还曾在徐克工作室做替身演员,后来经由对方推荐,成为当时TVB在内地招的最后一届艺员班一分子,目标是成为无线签约武术艺员,“香港是武打片天堂,就相当于我们的最高学府,如果有机会在香港武师工会注册,是梦寐以求的”。1996年,他和其他19位学员一起在华南理工大学接受广东话和表演学习,月薪1500港币,本打算拿到签证后入港工作,但当时香港影视市场已经开始不景气,再加上他们的进入受到了香港武师协会的强烈反对,“我们这二十个年轻人过去,很多人就会失业”。好在香港电影工业北上转移,留在内地的张伟国得益于早年积累的人脉,成为金牌替身,“2000年前后,最多时收入3万到5万,可以跟剧组谈条件,像来回飞机、三星以上的酒店什么的”。

  他总结,这一切都是“拼回来的”。当被记者问到有没有想过走到银幕前,他哈哈大笑,“就算不考虑形象、形体问题,也要有老板愿意甚至觉得你行,那要走的路更长。”

  4 别说到台前,幕后转型都难

  和李连杰同属师傅吴彬门下的吴京,今年凭借自导自演的《战狼》斩获5亿票房,成了“大导演”,成为武术演员转型和拓宽道路的典范。吴京也是从小习武,6岁开始在北京市什刹海体校练习武术,1989年进入北京市武术队。1994年获得全国武术比赛精英赛枪术、对练冠军。1995年,就是在师傅吴彬的推荐下接拍了第一部电影《功夫小子闯情关》,此后一路顺风顺水,很多武行觉得,这种运气,比天上掉馅饼还要难。

  3年小成、6年中成、10年大成,这是武行人尽皆知的规律,从武术替身、武术指导、动作导演到导演,行业里最常见的转型流程,张伟国按部就班,“其实挺悲哀的,就像运动员一样,昙花一现。而且很多做武行的,文化水平太低,连剧本都看不懂,想做武术指导谈何容易。一旦过了35岁还上不去,就完了。”正是曾经那些受伤却又经济窘迫的境况,让他开始考虑转型的问题。“替身永远是幕后,一部戏中只有几个动作是你做的,只能说给别人,人家看不到你的脸。武术指导就到了台前,所有打戏都是你设计的,你还可以把片子给别人看”。

  今天,他虽已是多部电影、电视剧的导演,但比起当年金牌替身的成就,还是远远不及。“电视剧《曹操》《警察世家》《生死谍变》这些都是我导的,你们可能连名字都没听过,但它们确实在央视播过,有的在日本都是收视冠军。”介绍完自己的导演作品,他停了几秒钟,略显自嘲地重复了一遍:“你……都没听过吧?”之后,他又提到了当年和他一起进入最后一届TVB艺员培训班的同学——张峰和连奕名,前者导演了《丑女无敌》,后者则自导自演了《雪狼谷》等多部热播电视剧,他认为二者是武替转型的典范人物,也是“万里挑一”才能有的幸运。

  而入行16年的杨守信如今也已经做到了武术指导,信奉“任何一个行当都应该先做人后做事”的他,也在积极寻求转型的路线,“我想做导演,但当你没有名分的时候,资金运转、时间安排都是限制,没有选择的机会”。

  ■ 结语

  渴望成名 OR 籍籍无名

  张晋从替身最终成为明星,是每个武行心中的梦想,但这个梦想和小学生希望要当宇航员一样,遥不可及。更多“混”不出来的武行,早已离开了奋斗过的片场。年轻一点有的成为保镖、司机,或是武术教练,每当在银幕上看到熟悉的“武友”名字和身影,欣然微笑或唏嘘,而香港的老武行生活甚至不如普通市民。

  陈德森曾在执导的《一个人的武林》片尾向武行致敬,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他曾联合成龙、曾志伟等人建立过一个福利基金帮助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的退役武行,“他们十一二岁没读什么书就出来摔了,摔到三十岁摔不动了,就退休了,每个身体都不好”,其中有一位被救助的老武行让他印象深刻,87岁,眼睛都看不见了,一个人过,但坚持不让帮忙,说有政府救援金,但一个月就两三千港币,他的大厦管理费都一千多了,你说怎么生存?”

  专题统筹/李世聪 采写/新京报记者 田颖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