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书评周刊·思想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2:书评周刊·思想

宗教是灵魂的牧场(1)

2015年08月0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爱因斯坦很欣赏斯宾诺莎(右)。他说:“我相信斯宾诺莎的上帝,这样的上帝在世界的和谐规律中体现自己,而与人类的作为与命运无关。”

  德沃金写完了《刺猬的正义》那本书后喜欢讲一个笑话。他说有一次在梦中进了天堂。在那里世界上所有优秀的哲学家、诗人、学者都在讨论他的书,而且他的书还没有写完——不过在他看来,最美妙的还是他的生命竟然可以没有终结的时候。

  2013年2月,德沃金驾鹤西去,天堂里有没有人在讨论他的著作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我们这个浑浑噩噩的尘世上,德沃金的著作毫无疑问在很长时期内还会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就像纽约大学法学院对他的评论一样:德沃金的著作在两百年以后还会有人在讨论。

  德沃金自诩为刺猬型哲学家。他坦言,不管你们怎么批判我,我就属于刺猬型学者,自由主义的观点是对的,自由、平等、人权、法治应成为普遍的观点,我就坚持这样一个理念。德沃金一生著作甚丰,内容涉及法学、政治学、宗教哲学和一般哲学,其思想极具原创性,其著作涉及范围很广,但都与现代社会的重大问题有关。

  《没有上帝的宗教》是德沃金的最后一本著作。根据《纽约书评》的报道,德沃金在逝世前三个月将该书的稿子送到哈佛大学出版社,但没来得及看到书的出版,德沃金就已谢世。德沃金逝世后,《纽约书评》曾节选书中章节予以发表。这本书虽然不足二百页,然而它的分量和学术地位,以及将会在学界引起的讨论却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它涉及了人性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灵性,而这个层面在自由主义者的著作中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事实上,灵性、信仰和宗教等概念对于自由主义者来说是一个问题。在这里,“问题”一词意指一个非常棘手的、不得不面对的,但又不愿意面对的人生难题。

  自由主义的宗教视角

  这就是自由主义者的宗教问题。这个问题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我们知道,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社会逐渐地走上了世俗化的道路。世俗化作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西方社会摆脱了宗教文明秩序的桎梏,另一方面开启了现代社会的新纪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政治、社会、经济的变革,包括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殖民与后殖民、现代化、全球化等一系列的重大变革。这一系列变化的实质是理性代替了灵性的位置,科学和法律代替了宗教,变化代替了稳定,世俗代替了神圣。这也就是所谓现代性的主要内容。这些变化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现代人变得越来越急躁不安、自以为是,以为凭借理性就可以征服世界, 凭着科学就可以祛除所有的疾病、追求到幸福。在这个过程中宗教被推到了后台,出现了现代国家和社会。传统、习俗等被国家制定的法律规则所代替。而人则全力以赴地面对现实存在,追求权利保障,从而使得更深层次的关怀以及灵魂无家可归,正像帕斯卡尔感叹的那样:这个世界上竟然有人在背弃了上帝后自己制定法律并且遵守之,思之不免令人讶异!

  自由主义者的宗教问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灵性作为人性的一个重要层面及作为灵性的反映的宗教,其存在却是无所不在的。无论是自由主义者还是自由主义者的对手激进主义者(在对宗教的态度上,这两种势力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他们在青壮年的时候,凭借理性叱咤风云;步入中老年的时候,认识到自己以及理性的局限性,不得不重新开始思考宗教问题。假设那些思想家,自由主义的以及激进派的学者,都能够一开始就重视宗教,也许我们今天的社会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在精神上严重匮乏。罗尔斯在大学时代就写过一篇关于宗教的论文,但是在他有生之年一直没有时间再回到宗教的问题上来。可是从他的一系列著作中可以看出,基督教的精神和信念甚至一些基本原则都始终贯彻于他的著述中。

  把德沃金的这本著作放在自由主义者的宗教问题这个大的背景之下来看,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当然,理解德沃金的宗教思想和他的这本书的另一条思路是把它放在整个无神论传统中予以考虑。尤其是有必要明确德沃金在书中提到的斯宾诺莎、蒂利希、爱因斯坦及道金斯等人的宗教观点。

  无神论,无论强的还是弱的,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其基本立场都是对神的存在采取一种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因为成为一名无神论者并不需要任何诸如皈依或洗礼之类的仪式,因此很难以一种划一的标准判定谁是无神论者。而声称自己是无神论者的人为数并不多。大多数的人可能说不清自己到底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历史上的无神论一般都立足于理性和科学,反对传统宗教的精神束缚。但无神论者有时并不是没有信仰。有些无神论者认为,宇宙本身及其基本规律决定了发生的一切,一切都属于自然的。而自然本身就足以成为崇拜的对象,从而成为某种信仰。

  西方文化史上的无神论源远流长。中世纪是西方宗教文明秩序如日中天的时候,是基督教及其神学体系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无神论几乎不可能公开存在。然而,在一些反正统神学的泛神论中仍不时见到无神论的思想火花。

  斯宾诺莎的无神论在西方无神论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神学思想建立在他的哲学基础之上。斯宾诺莎探讨了当时哲学的各种问题,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实体、属性和样式的学说,唯理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及无神论。斯宾诺莎否认有人格神、超自然神的存在,主张从自然界本身来说明自然。他用逻辑推理论证神就是自然、天命就是自然律,从根本上否定作为主宰世界的超自然上帝。在他的著名的实体、属性和样式的学说中,他把实体定义为“存在于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认为实体不能为任何别的东西所产生,是一种自主的存在。斯宾诺莎把实体称为神,只不过他所说的神不是超越的人格神,即不是一般宗教所信奉的神。他把神等同于自然[Deus sive Natura]。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位泛神论者。然而,斯宾诺莎对自然的理解,确是很有特色的。他把自然区分为“被自然产生的自然”和“产生自然的自然”,并把后者称为神。这种见解是很独特的。神就是“产生自然的自然”。

  爱因斯坦很欣赏斯宾诺莎。他说:“我相信斯宾诺莎的上帝,这样的上帝在世界的和谐规律中体现自己,而与人类的作为与命运无关。”如同在他的自传中所述,爱因斯坦很早就对传统的宗教信仰失去了信心,但是他对明显存在的宇宙秩序的神秘性有着本能的兴趣。他曾经说过:“最令人难以理解的就是宇宙的理性存在。”为了区分人格化的上帝和一种宇宙力量的存在,爱因斯坦把自己描述为一个“不可知论者”,而不是一个“无神论者” 。

  爱因斯坦曾经有一段名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从未否认这一点,而且都表达得很清楚。如果在我的内心有什么能被称之为宗教的话,那就是对我们的科学所能够揭示的、这个世界结构的没有止境的敬仰。”

  德沃金在他的书中引用爱因斯坦的这一段话足以说明爱因斯坦对自己信仰的定位:“知道我们所无法理解的东西真实地存在着,并且体现出崇高的智慧与最灿烂的美。我们迟钝的感官仅能领会这种美的最原始形态。这种认识和感触,是宗教性的真挚信仰的核心。在这个意义上,也仅在这个意义上,我和那些虔诚的信徒是一样的。”

  (下转B1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