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科学实践活动将与中考成绩挂钩(1)

2015年08月1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8月6日,博识教育课堂上,老师正在通过趣味游戏,教授小朋友科学定律。

  按照《北京市初中科学类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要求,今年秋季开学后,科学实验内容将在初中课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还将与中考挂钩。与此同时,家长对科学教育的要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在课外参与到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科学素养;而少年宫、博物馆以及校外培训机构的科学实践内容也在逐渐丰富,并引入一些海外科学教育课程,丰富学生的科学实验内容,提升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

  学校

  开设实验课广受学生欢迎

  从今年春季开学起,北京三十五中初中部就在校本选修课中增加了一系列以动手实验和调查探究为主的科学实践课程,如“神奇科学之物理实验”、“神奇科学之生物实验”、“神奇科学之生活中的化学”以及汽车尾气调查等内容,供学生选修。北京三十五中初中部教学主任刘云凤说,由于初一尚未开设物理、化学课,因此这类课程以兴趣培养为主,课程内容是颇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动手类课程。

  据了解,这些选修课程每周有一个小时课时,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实验以及探究。每一个学期,学生还可以重新填报意愿,以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的实验探究。

  “从上学期的情况看,学生报名非常踊跃,在实验课上思维活跃,常常会带给老师惊喜。”刘云凤说。

  机构

  科学教育培训逐渐增温

  在小学阶段,对于科学教育的重视也在逐渐升温。一些开设有科学教育培训的机构,因其课程内容新颖、有趣,特别是实验课丰富多样,而受到了教育部门的认可,有些已被引入公办学校的第二课堂,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补充。

  据博识教育集团市场推广中心总监杨明英介绍,集团旗下两大科学系列课程就在今年入选进驻海淀区公立学校第二课堂的名单。其中的科学探索实验课程“博识科学小学者”针对5-11岁青少年儿童,大量的课堂实验是这一课程的最大特色。

  “学生每堂课参与动手体验的时间可达到课程时间的70%,而整套课程中安排了300多个实验,涉及空气、光学、声音等30余个科学教育主题。”杨明英说,课程整合了国外科学教育资源,侧重发挥儿童动手能力,符合当前国内科学教育课程改进的发展方向。这也是教育部门愿意将他们引入学校第二课堂的主要原因。

  问题

  仍然面临应试教育挑战

  不过,也有教师表示,这类以实验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在学校开设中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细化解决,首当其冲的就是场地、师资以及课时安排。要保证每个学生能够亲手操作,班额就不能太大,若全员开设这类课程,对于学校的场地、师资数量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课时如何协调,也是一个问题。

  此外,根据此前北京市教委下发的《北京市初中科学类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要求,学生参加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情况将进行记录、评价和反馈,考核情况纳入中考评价体系。但据了解,目前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评价如何挂钩中考,尚未出台细则。一些已开展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学校,对于学生评价也在摸索中。

  “从报名年龄段看,小学中高年级后,特别是进入小升初‘备战’时期,学生参与人数相应有所下降。”杨明英说,这也反映出科学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依然存在矛盾。

  不过,杨明英认为,科学素养虽然难于考核,但它是学习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比如,重视科学素养培养的学生,思维更为活跃,学习主动性更强,思辨性更强,动手能力也会得到锻炼。”杨明英认为,这些素质都符合社会对于未来人才的要求。

  ■ 政策链接

  2014年年底,《北京市初中科学类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公布,其中规定:

  今年秋季开学后,科学实验内容将在初一新生课程中进一步强化,每周需安排1课时的以实验或动手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活动,渗透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

  初二年级则有每月1至2课时的开放实验指导课,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科学活动。

  学生初中三年参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考核情况纳入中考评价体系,按一定比例折算计入中考物理、化学学科成绩。

  (下转D03版)

  D02-D0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佳琳 D02-D03版摄影/实习生 卢淑婵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