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健康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1:健康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恢复人才培养 解“儿科医生荒”

2015年08月11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封面观察

  一直以来,儿科医生的紧缺是不争的事实,不少医院取消了儿科,儿科医生转行,儿科医生工作压力大、风险高、收入低等声音也从未间断,综合性医院儿科呈现萎缩的趋势已有十余年。

  7月28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通知规定,为缓解院前急救和儿科岗位专业人员匮乏的现状,自2015年起,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儿科和院前急救岗位从业人员开展加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如果院前急救、儿科岗位从业人员成绩直接达到当年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全国统一合格线,则不需要加试,即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

  《通知》再一次引发公众对个别领域医生紧缺话题的关注。事实上,儿科医生紧缺并非新话题,据统计,2010年左右,中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师,近两年这个比例下降到每千个儿童只有0.41位。我国儿科医生缺口逾20万人。翻看媒体这些年的报道,“儿科医生收入与医院电梯工相仿”、“儿科医生闹‘荒’”等内容屡见报端。

  事实上,儿科医生缺乏或许只是一个表象,儿科专业被列为调整专业后,从1999年,高校停止招生,儿科人才的培养源头就被割断。近年来,尽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一些重点医学院校已重设全日制本科“临床医学儿科专业方向”等相关专业,但儿科医生荒短期内仍难以解决。另一方面,收入低、风险高等因素综合作用下,难以确保现有人才不流失。儿科医生创收少,院方也有平衡科室的尴尬。从卫生经济角度衡量,儿科有着天然的弱势,也就导致业内人士所说的“10多年来,全国儿科医生数量只增加了5000人”的现象。

  要改善儿科医生紧缺的现状,“降分”录取或许是一种无奈之举,但毕竟不是长远之计。从长远考虑,一方面应全面恢复儿科人才培养,从源头上解决人才的匮乏;另一方面,各种举措并用,留住现有人才。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