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接D15版)
夔门又名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首,西起白帝城,东至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前的语文教材中有相关的课文。
这里也能看到河滩里露出的旧县城,只是遗址,据介绍,旧县城的地面建筑,都被炸掉了,因为留着它们在水底,会成为礁石,阻碍航道,并危害船只。
站在白帝城上,可以看见,瞿塘峡谷窄如走廊,两岸崖陡似城垣,在十元面值的人民币背面,就有这里的风光。
到巫山后,我们从邮轮换到客船,去参观小三峡,然后换乌篷船,参观小小三峡,这段路,能看到著名的悬棺,目前,仅剩下两具了。因为大部分的悬棺,都在水位线下,就被移走到各种博物馆里,保存起来了。
钟哥、陈哥的忧和喜
钟哥是重庆人,他已经十多年没有来朝天门码头了。三峡蓄水后,他就不再坐船出去了。
“三峡变成了桂林山水,”钟哥无法直视这种变化。几百米高的峭壁和几十米高的山峰,带给人的视觉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当然,二十多米高的邮轮和三五米高的客船,带给人的自我认知也是完全不同的。山高船小,人是渺小的,而大自然是伟岸的。山矮船大,这种落差感就没有了。
在我看来,现在的三峡两岸,甚至不如房山十渡的山高,失去了惊恐,震撼也不复存在了。
钟哥的老家,就在朝天门码头附近,他最欢乐的童年记忆,都与长江有关。钟哥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考上了武汉大学,坐船从茫茫大山来到平原时,那种鱼入大海的惊慌与畅快,“那时,长江是改变命运的通道。”
如今,飞机、高铁、高速,更多更便捷的交通方式,让高山平原的阻隔,不再需要长江来贯通,长江在很多人生活中的意义也慢慢淡化了。似乎,钟哥不愿再亲近长江。
但对于在长江上跑了三十六七年船的陈勇来说,三峡水库形成后,对航道的改善是非常大的,从航运的角度,对船舶的安全航行,货物运输,旅客运输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这是最大的贡献。
三峡库区形成前后,航道有天壤之别。蓄水前的自然航道,风高浪急,暗礁密布,下水(顺流而下)的客轮、货轮经常触礁,上水(逆流而上)的船行驶速度非常慢。而蓄水后,风平浪静,这对驾船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
陈勇的遗憾要比我和钟叔少很多。在他看来,旧的风景没有了,新的风景出来了。三峡很多支流,原来水很浅,船去不了,现在可以去了,比如神女溪、神农溪、九畹溪、香溪等,这些风景原来大家看不到的,现在可以看到了。
■ 讲述
三峡船闸开阖震撼
其实,在夔门失落的雄伟,也可以在三峡船闸得到弥补。凌晨1点半,我们被叫醒,因为邮轮正在经过三峡船闸。拉开窗帘,视野被一堵钢筋水泥墙堵得死死的。这堵墙和邮轮的距离感觉不足一尺。仰头望去,墙体高耸入云。20多米高的邮轮,不及其腰。
那一瞬间,仿佛身处电影世界里,还是惊险片,两边的墙似乎随时会紧闭,把我们夹扁。速度跑到船顶观景台,只见邮轮两侧是高高的墙。每隔一段,就有一条竖缝,临近水面,是一个圆球,上面有栓柱。据介绍,小货轮过船闸时,需要将缆绳拴在其上。这个圆球是活动的,可以随水位高低而升降。
前面是两扇巨大的门,紧紧地关闭着。咣,咣,只听到巨大的声音在墙体里回荡着,后面的两扇大门慢慢地闭合。大概5分钟后,门关上了,红灯亮起。
这时,哗啦哗啦的声响又起来了。“放水了。”随着哗哗的声音,眼看着水位线不断下降,大约5分钟,就下降了20米。大门的红灯也变绿了,大门缓慢地打开,终于完全开启。
邮轮缓缓驶入下一级船闸。
前三级船闸,整个船体都是在墙体下方,视觉效果还不够震撼。过后两级船闸时,要震撼得多。因为水位下降前,邮轮的顶部是高于墙体的,下降后,就沉入其中。
过一级船闸需要的时间大概40分钟。邮轮通过三峡大坝的时间大概要三个多时间。实际花费的时间要更长,因为过船闸需要提前申请,还需要排队,一般来说,下水时,需要四五个小时,上水,需要的时间更长。
D15-D16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林文龙
D15-D16版图片/CFP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