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下一篇

人民币适度贬值是“多赢之举”

2015年08月12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远观财经

  在中国拥有庞大外汇储备的情况下,适度、主动地贬值既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大局,也是一个国家货币软实力的体现。同时,在合理区间的贬值也不会导致出现资金的大量外逃。

  今年以来,在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日益强烈的情况下,央行以震撼而又聪明的方式实现了人民币的主动贬值:8月11日,央行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298,跌1136基点,较前日跌1.9%,创2013年4月25日来新低。截至收盘,人民币对美元收报6.3231,下跌 1.8%,创历史最大单日跌幅,并创下近三年以来的新低。

  谓之“震撼”,是这种日跌千点的创历史性纪录的做法恰恰在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人民币是否加入SDR进行评估的关键时刻,尽管在周边货币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一直存在贬值的较大预期,但这种大手笔仍然震动了市场,国际财经媒体几乎都将之列为头等大事进行研判和点评。

  谓之“聪明”,是在报出下跌千点的中间价之后,人民银行随即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决定,决定的核心是使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接近市场汇率,维护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

  因此,8月11日央行开出的创历史纪录的跌幅不仅不是央行在违背汇率的市场化方向,而是尊重汇率的市场价格,主动使得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与市场汇率的一次“并轨”,因而这可以被视为继2005年汇改以来又一次突破。从国际社会的反应看,并没有出现对人民币这次贬值过于激烈的反应,几乎没有看到指责央行“操纵”汇率的说法。这在人民币汇率国际博弈的历史上应该说比较少见。

  抛开这次汇率的市场化不论,事实上,就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人民币的有效汇率而言,适当并主动对已经高估的人民币汇率贬值,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稳增长的需要,也有利于保持人民币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力。

  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自去年年底以来,人民币对一篮子主要货币升值逾3%。今年人民币对美元上涨0.3%,而大部分亚洲货币均对美元下跌。在中国经济持续下滑、货币政策维持较为宽松的情况下,这种有效汇率的上升使得中国的出口出现困境,今年上半年整个外贸形势惨淡,完成全年6%的目标基本告吹,进入7月份以来,出口数字再次大跌8%以上,这一方面和全球经济形势有关,但是另一方面和一直维持强势的人民币汇率也有很大的关系。

  就客观而言,人民币存在贬值的必要。但是由于人民币国际化正处在关键时期,为了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2014年下半年以来,按照社科院学者张明的说法,“市场上存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央行却在刻意维持人民币强势。”因此,央行本次通过市场化改革的名义,对人民币的中间价进行调整,本质上是对人民币汇率的一次修正,纠正过去人为维持强势汇率的做法,有利于中国出口形势的改善和稳增长的大局。

  对于未来人民币的走势,央行强调“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入合格境外主体,促进形成境内外一致的人民币汇率。”但这不意味着央行对人民币汇率失去主导权,更不意味着人民币从此进入下行通道。人民币的升值也好,贬值也好,都应该以经济基本面为前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升值和贬值是一柄双刃剑。如果贬值过多,一定引起国际资本的加剧流出,长期而言,对中国经济弊大于利。

  因此,我认为,在中国拥有庞大外汇储备的情况下,适度、主动地贬值既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大局,也是一个国家货币软实力的体现。同时,在合理区间的贬值也不会导致出现资金的大量外逃。就此而言,相信人民币适度、合理的贬值是多赢之举,但由此断定人民币进入长期的下降通道,则是小概率事件。

  □马光远(经济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