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于经济改革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正是因为举债机制不健全,才导致各种隐蔽举债方式层出不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评估报告显示,中国的地方债在今年年末占到GDP的45%。IMF在这份报告中预测,如果将企业债务也纳入计算,2020年中国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将升至250%。
高负债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这是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人们总结得出的经验教训。那么高负债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罗格夫和卡门·莱因哈特曾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得出结论:“债务与GDP的比例在90%以上的先进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中位数低于低负债经济体,而且平均增速低近4%。”他们从1790年到2009年经济数据中抽取的样本表明,当公共债务与GDP比重达到90%以上时,经济增长率将急剧下降。
从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案例来看,美国过高的家庭负债率最终成为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希腊、葡萄牙等欧元区成员国政府过度举债引发市场对欧洲国债市场的忧虑,导致了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并不断蔓延。直到今年,作为欧债危机震源的希腊,仍然成为欧洲金融市场的一个不确定因素,甚至曾一度引发市场对欧元区可能分裂的恐慌。
在此背景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引发市场关注也是情理之中。
中国的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于经济改革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正是因为地方政府举债机制不健全,才导致部分地方政府隐蔽方式举债,甚至通过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违规举债的事件出现。
近年来,在中央政府推动下,地方政府举债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为避免存量债务产生的遗留问题阻碍改革进程,对经济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以债务置换为代表的改革方式开始试点。
进行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主要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降低融资成本,延长债务久期,缓解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二是推动政府隐性担保显性化,规范地方政府预算管理,防范金融与财政风险交叉传染。
目前债务置换取得的总体成效值得肯定,不同于美欧发达经济体政府性债务资金大量用于消费性支出,我国更多是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资产质量及偿债资金来源相对较好。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隐忧。如债务发行尚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子、长期资金来源不足、再融资安排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市场对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认可度,不利于健全完善地方政府举债机制。因此,尽快完善债券市场改革,对地方举债进行更为明确的规范是地方债问题解决下一步的重点。
□罗宁(北京学者、经济学博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