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只要人民币汇率真正意义上与美元脱钩,盯住一揽子货币,就有可能减少国际热钱套利机会。此时对于我国的央行来说,才可能真正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自8月11日以来,人民币多天连续贬值,在市场上一波引起千层浪。随后央行及时出面,行长助理张晓慧表示:“中间价基础报价机制完善后经过两天调整,人民币汇率逐渐向市场化水平回归”。这才为市场吃了颗定心丸。
总体而言,此次汇率调整不仅仅是汇率改革的简单举措,更是央行在通过汇率调整下一盘金融改革的大棋:对于汇率、利率、资本项目开放三者改革齐头并进的一次调整,是央行成功化解“不可能三角形”悖论的重要一步。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浮动汇率制有利于吸收外部冲击,而蒙代尔等人则认为固定汇率制度可以促进各国形成稳定的经济体系。从这个意义出发,蒙代尔提出了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形”理论,即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能同时满足。
利率、汇率、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都是相互联系的:利率上升,资本流入增加,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增加,本币升值,净出口减少。长期以来,“不可能三角”在国际上一直被认为是经典的汇率制度选择依据。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如果短期均衡利率水平较高,资本将会保持净流入,短期均衡汇率就会提升。这就意味着目前的利率水平不可避免地引来国际热钱的涌入,特别是人民币盯住美元的隐性汇率机制,为国际热钱套利提供了更大便利。
虽然自200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化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定价机制相比从前更富弹性。但实际操作中,人民币并没有完全与美元脱钩,而只是不断放宽人民币兑美元浮动区间。本次人民币以创历史新纪录的浮动范围变化,恰恰是因为央行放宽了人民币兑美元浮动区间所致。
只要人民币汇率真正意义上与美元脱钩,盯住一揽子货币,就有可能减少国际热钱套利机会。此时对于我国的央行来说,才可能真正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不是屡屡受外部影响干预。
资本项目开放是中国实施全球化战略、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但同时市场也有一些警惕性的声音传出:认为汇率弹性增大和资本项目开放同时进行会带来流动资本的剧烈波动,并导致金融危机出现。
虽然在1997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中,资本管制在帮助我国屏蔽和减缓外界危机冲击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我国实行资本管制限制了大多数国内银行和海外银行之间的大规模拆借,无形中为我国金融机构搭起了防火墙。但是,不能因为上述事实就对汇率放开和资本项目开放进行全盘否定,正如央行副行长易纲所说:一个僵化的、固定汇率不适合中国国情,也是不可持续的,相反,一个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则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更有利。
人民币中间价需要与市场汇率相符,一再盯住美元的隐性汇率机制已经成为汇率市场化的一大阻碍,此次汇率贬值正是对人民币兑美元报价机制的调整,央行的目的是市场决定汇率。只有汇率灵活了,包括利率在内的其他变量才能自由灵活。
就目前来看,其实并不存在人民币持续大幅贬值基础,汇率是有经常项目平衡决定的,接下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经常项目顺差,人民币汇率将会进入升值通道。
□张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实验研究室)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