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书评周刊
上一篇

人性多棱镜

2015年08月2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当我看见上面这幅图的时候,我笑了。学者斯蒂芬·平克头顶天使“光环”,手执代表暴力与战争的三叉戟,展露笑颜。这一“形象”,用来作为平克新著《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的注脚,再合适不过:他以暴力为尺度,呈示人性中的美好天使,度量人性的进化。

  诚如学者钱永祥所言,这“具有高度的挑衅性”。平克通过千页篇幅、115张图表、近2000个引注、上千项参考材料,完成了他探索人性迷宫的旅程。平克研究认为,社会中的暴力越来越少,而不是变多,不算几乎很少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就是强奸、家暴、严重骚乱、虐待儿童等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减少。这其中,政府、商业、知识、技术、都市文明等都贡献良多。平克提出,移情、自制、道德感、理性是人类天性中的四位“善良天使”,前三者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就近几百年来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言,理性最为重要,“是人类得以进一步抑制暴力的最大希望”。

  在钱永祥看来,读者或许不会完全接受书中主张,但“经此论辩的洗礼,你的历史观与道德观都会与此前大为不同。”事实亦是如此,“享用”完这一场历史与知识的盛宴,读者尤其是人文领域的学者,就暴力、道德、理性、制度、国家权力、社会发展趋势这些问题或其中的一两个问题,展开探讨与追索,同时对平克著作中的宏观叙事、无意扩散的乐观等抱持审慎态度,眼界更为长远,思考更为深入。

  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状态,但面对人性的多棱镜,尤其从暴力的历史视角来看,思考丰富而多元,是自然而然甚至水到渠成的事情:有人从中看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有人探讨道德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有人思考制度性暴力,有人穷追大国战争的历史及冷战结束后的“变种”,有人忧心人类会再一次卷入暴力癫狂,还有如学者何怀宏认为,不管知识分子提出多么精致或高超的思想和理论,首先需要追问自己的就是对暴力的态度:“你赞成暴力吗?你准备用暴力来实现或维护这一理论或理想吗?”

  平克在“前言”中开门见山,“本书所谈论的可谓人类历史最重大之事”,其之所以“最重大”,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它影响深远却又未有穷期,因此,思考、争议、探讨必不可少。平克的态度值得借鉴,开头提到的那幅图原本配有一句话,他说:“认真对待自己的想法。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撰文/新京报记者 吴亚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