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6:书评周刊·排行榜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6:书评周刊·排行榜

论怎样才能任性地把书做好

2015年08月2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这几天,上海正在办书展。按照往年的惯例,上海书展依然是活动多、读者多、图书销量大的,不过和往年比起来,因为把养生书和理财书请出了上海书展的活动会场,本届书展似乎显得文化气息要格外浓一些。而在活动层面,虽然没有了去年来的诺奖得主奈保尔这样的重量级嘉宾,但来自世界各国的年轻作家们,也自有一种新鲜的文学活力——加上茅盾文学奖刚刚颁出,诸如新科获奖作家金宇澄之类嘉宾也足以压住阵脚。一句话,上海书展继续让作家、学者以及出版商,“累并欣慰着”,同时也以自己的专业形象让人觉得,写书和做书的人,只要够专业,哪怕任性一点,一样可以活得很好。看看本周的排行榜,那本盛开着的《繁花》,不就是明证吗?

  任性的书,没法任性的出版人

  可惜的是,事实或许并非如此。上海书展的任性,一方面与它的政府定位有关;另一方面,一时的购买力,也无法对全年的图书销量作出保证,这就像如果没有茅盾文学奖,《繁花》基本上就没有希望出现在图书排行榜上一样。而且,即便得了奖,谁又能保证,《繁花》不会变成榜单上一朵来去匆匆的昙花呢?

  回到本周的榜单,其实包括《繁花》在内,榜单上的几张新面孔,大都是沾了时势的光,比如《滚蛋吧!肿瘤君》,显然与电影有关,比如《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显然与纪念日有关。在时势的促销效果之外,一本书要在排行榜上找到自己的立身之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看《阿弥陀佛么么哒》封面上那个萌萌的小和尚吧,既暖心又卖萌,和大冰之前那本《乖,摸摸头》的封面如出一辙——他其实是一点都不敢随便任性的。据说《乖,摸摸头》卖了一百万册,“么么哒”这么有诚意,不知道成绩是不是会更好。无论如何,从张嘉佳开始的暖心潮已经刮了两年多,做书的人们在这条道路上如此敬业地继续走着,会不会一直走到天黑的那一刻?

  排行榜上当然还是有一些很任性的书的,最著名的是《追风筝的人》,已经任性地在榜单上呆了差不多十年,以至于出版商为了保住这本超级畅销书,不得不花巨资买下作者胡赛尼的所有其他作品,哪怕那些书可能会赔钱——理论上,写书和做书属于创意产业,最有价值的财富应该是个性,但事实上,我们的出版人可是一点都不敢任性的。看看如今市场上铺天盖地的涂色书专区吧——我们的榜单上也同样如此——会模仿就好了,任性是会吃亏的。

  任性的书,以及任性的代价

  所以,写书和做书,最终是在两极之间摇摆的事业。在这个事业里面,一部分负责赚钱,另一部分负责留住尊严。上海书展把养生书和理财书请出会场,更多是在展示一种姿态,排行榜则更直接地呈现出这个行业的另一种真相。唯一可以聊以为安慰的是,一本任性的书,一个任性的做书人,他不需要在排行榜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可能也能够活下去,虽然活得不是那么光鲜。

  这种不光鲜,能达到一种什么样的地步?就在昨天,专营图书尾货的中国图书网推出了一种网络售书新模式,差不多一万种图书,被贴上9.9元每斤的标签在网店展示。这比多年前街边那种论斤卖书的小店更触目惊心,例如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那本《剩余的时间》,标价是0.46斤,刘绪源先生辑录的《周作人论儿童文学》,则被标价1.14斤,托马斯·沃尔夫的名著《天使,望故乡》,标价1.6斤……

  这是一些任性的做书人,做的任性的书,如今它们仅仅以所占据纸张的物理重量被标示。这大概就是任性的代价,但同时,也是任性的坚持吧。 涂涂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