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重大活动,也应成为治理精细化的“抓手”。期待北京在对重大活动保障中形成的一些好的做法,继续保持下去,日后也让民众从中获益。
“9·3”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已进入倒计时,其准备工作也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为确保活动顺利举行,北京市采取了单双号限行、部分区域社会车辆集中清移、建立安全隐患查处“追溯”机制等措施,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因抗战胜利的“意义加成”,9月3日在国人记忆中被标注上了特殊的历史刻度。在此重要时刻,举行阅兵仪式和其他纪念活动,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并表达捍卫和平、开创未来的国家意志,其意义自不待言。而对北京而言,这么一项举世瞩目的国家重大活动,也是一次“面试”,能否有条不紊从容应对,做好保障工作,考验着政府施政水平与城市管理能力,也需要各部门单位共同协作、民众广泛参与。
保障国家重大活动,是北京承载首都功能的体现。实质上,从北京奥运会到APEC会议,北京立足“首善标准”提供了服务保障。而与扎实保障对应的,是活动期间或前后延展期限内治污缓堵动作的加码。为保障重大活动开展,在遵守程序前提下采取某些常规管理之外的措施,是国际惯例。而毋庸置疑,有些治污缓堵的举措,可能会短期内给部分市民生活带来影响。基于此,北京市采取这些举措,也应以尊重、保障民众切身权益为前置条件。
几天前,北京市政府就发布了致市民的公开信,对临时交管措施进行了明细告知,并恳请市民“充分理解”。谦抑致信,是保障民众知情权的应有姿态。就在限行同时,北京相关部门大幅提升公车停驶比例,也明确要求增加车辆、加密车次以提高运力,像地铁也延长早高峰运营时间约30分钟,平峰运行根据客流情况及时加开临时客车——而要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就该将这些做好做到位。还有清移部分车辆后的临时停放服务、加大安全隐患筛查,也应内置“权利本位”的出发点。
而若置于长线视角下,重大活动本身也应成为助推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契机。
根据《北京市实施国家重大活动保障措施的若干规定》,很多保障举措只是“预防性、临时性专项行政管理措施”,但若用得得当,它也会发挥出整体辐射和带动作用。比如,在治污形势严峻的当下,“阅兵蓝”对空气治理也不乏参考价值,尽管有些条件难以复制,但实现工地全封闭施工等不难,而这正是很多发达国家避免扬尘外泄的重要经验。而此期间,环保等部门对污染的查处也是雷厉风行,不打招呼,直接赶赴现场,很多市民也希望这样的执法状态能够继续保持下去。
重大活动,也是治理精细化的“抓手”。期待北京在对重大活动保障中形成的一些好的做法,继续保持下去,日后也让民众从中获益。
□喻辛(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