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8:二战电影70录·人物特典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8:二战电影70录·人物特典

笑面苦难,玩“史”不恭

2015年08月28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大独裁者》
《虎口脱险》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第二十二条军规》
《无耻混蛋》

  以幽默对抗苦难,以嘲讽回击暴政。历史需要铭记与思考,也需要排遣与解构,幽默是一种态度,对于历史的伤痕,没有什么是比笑声更好的抚慰。

  41 《大独裁者》

  国别:美国 年份:1940

  鼎鼎大名的经典之作,卓别林大师的代表作之一。

  该片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辛辣地讽刺了希特勒及墨索里尼一干大独裁者,更体现在两点:

  1.眼光与胆略,本片上映于1940年,美国囿于中立政策,尚未与轴心国撕破脸,而彼时资讯并不发达,纳粹掌权以来经济腾飞的“德国模式”,更为许多不明就里的美国人所激赏,因此本片的拍摄和上映,可说冒了很大的政治与票房风险,其最终成功,正是对这份勇气的回报。

  2.范例效果,自我神化是独裁者的上位秘笈,而讽刺与幽默,正是戳破其画皮的最佳利器,须知,幽默,是独裁者的天敌。

  42 《虎口脱险》

  国别:法国 年份:1966

  法国军队在二战中的表现并无太多亮点,远不能匹配其大国地位;但1966年,却有一部法国电影横空出世,宣示了法国电影在二战影片版图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是《虎口脱险》。

  该片上世纪80年代曾在国内热映,几乎家喻户晓,具体细节已无需赘述,一些经典桥段,今日看来“笑果”不减当年。而且,这里虽也有蠢如鹿豕的敌人,却不见英明神武的主角,对正面人物的表现,也是以自嘲为基调,虽有对战争苦难的淡化柔化,却没有对牺牲的美化神圣化,所以,《虎口脱险》绝对不能与某些强作幽默的“神剧”等量齐观。

  这之前在法国,将喜剧元素带入沦陷期题材的影片,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这被普遍认为将消减战争苦难的深刻主题。但《虎口脱险》一上映,前所未有的幽默元素让该片在法国掀起票房狂潮,之后雄踞法国历史票房榜首长达42年。

  这就是《虎口脱险》给人的启示:原来战争题材电影,也不一定都要苦大仇深,相反,以笑声消解苦难,或许是对历史更好的凭吊。

  43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国别:捷克 年份:2006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这是一个小人物的乱世沉浮史,布拉格服务生迪特年轻时狡黠钻营,一步步升迁,二战前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他却借着动荡的社会变迁成为了布拉格最豪华酒店的老板,战后则被新政权没收财产,关进监狱,晚年获释时已是满头白发,孑然一身,回首前尘,恍然如梦。“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这是他早年师从的一位老领班的口头禅,真伪难辨,迪特曾以之励志,却从没实现过。

  初识该片时曾惊为神作,后来才知道,这是捷克小说大师赫拉巴尔的手笔。这部作品,堪称二十世纪捷克历史的缩影,以小人物的视角呈现了其间的种种荒诞吊诡,尤其是二战期间,在希特勒的人种谬论下,妇女们投身“婴儿培育所”,试图诞育优质的“雅利安婴儿”,全程毫无生命的欢愉,代之的是完成政治任务般的崇高感。影片最迷人的,正是这种举重若轻的戏谑。

  44 《第二十二条军规》

  国别:美国 年份:1970

  这部电影同样有着显赫身世,它改编自约瑟夫·海勒的同名名著,而这部小说甚至被奉为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开宗立派之作。

  故事发生在二战尾声时期盟军设在意大利的一处空军基地,漫长的战争让这里的美国飞行员们都十分厌倦,都想逃避作战任务,一心升迁的指挥官制定了一项军规,让厌战的士兵不得不就范,这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这是一个精致的环形逻辑陷阱:飞行员必须出勤,除非患有精神病;精神病需要由飞行员主动申报;凡是声称自己患有精神病的,都是想借故逃避出勤,不可能是真正的精神病。

  主角约赛就在这条军规的束缚下无所遁形,又无力反抗,最终只能当了逃兵。

  与那些“歌颂英雄”的主旋律战争片不同,约赛是典型的“反英雄”,小说和电影剥去了外界强行赋予“约赛们”的英雄光环,以理解的同情,将人性中的自私懦弱,裸呈于人前,更对冷血的官僚机制构成了绝妙讽刺。

  45 《无耻混蛋》

  国别:美国 年份:2009

  “盟军特工小分队乱枪打死希特勒”,这就是《无耻混蛋》的核心情节,绝对不真实,绝对不正经,恐怕也只有鬼才昆汀·塔伦蒂诺敢于这样玩“史”不恭。

  《无耻混蛋》,片名就透出三分惫懒之气,这也正是影片的气质,片中的“无耻混蛋”是盟军的一支特种部队,全员都是犯了军法本应严惩的军中刺儿头,上级委派他们戴罪立功,深入敌后,对付纳粹的特工人员。

  昆汀的这支部队离经叛道,不但迥异于传统类型片中的英雄角色,甚至不是《二十二条军规》那样的“反英雄”,昆汀毫无顾忌地让他们用私刑对纳粹分子以暴易暴——其他影片中导演绝不会安排给正面角色这种戏份。当然,最离谱的情节设定还要数“打死希特勒”,这种“公然篡改历史”,让影片的评价两极分化,但无论是捧是骂,没人能否认,这是一部“超好玩”的电影。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