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8:特别报道
下一篇

侯仁之 暗助燕大学子去抗战

2015年08月30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蔡元培题写的“燕京大学”校匾。1932年,侯仁之考入该校历史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人物档案

  侯仁之(1911-2013)

  生于河北枣强,原籍山东恩县。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2年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40年获燕大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同时任学生生活辅导委员会副主席,期间曾帮助三批燕大学生转赴根据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被捕。1946年至1949年赴英留学,回国后任燕京大学兼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起执教北大。

  九一八事变后,20岁的侯仁之从河北老家转学,第一次来到北平。

  此后,他倾毕生精力,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等问题,对旧城改造、城市规划及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活北京”、中国“申遗第一人”,是对他研究了大半辈子北京历史地理的赞誉。

  他在北京生活了数十年,目睹了这个城市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也亲历了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知识分子的担当。

  暗号:“我们是同路的”

  1932年,侯仁之如愿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40年6月,他在燕大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之后担任学生生活辅导委员会副主席。

  在这期间,他发现一些学生抗战意愿强烈,有的还要参加八路军。这时,他的朋友、原燕大学生陈杰从延安回到燕大,以读研之名,从事中共地下工作。

  1940年冬到1941年夏,在陈杰安排下,经侯仁之具体联系,从燕大转送到根据地的学生共三批十几人。前两批走小路翻过西山,到达平西妙峰山脚下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所在地。第三批改为先坐火车到磁县,然后步行到西山,再转入根据地。

  为避免行动泄露,侯仁之每次在出发前一晚才通知要走的学生。有次,他通知说:“明天早上八点,准时到达去颐和园途中的挂甲屯村。在那里会看到有个农民装束的人,就可以问他:‘老乡,去圆明园怎么走?’如果他回答说:‘我们是同路的。’那就证明是带路人。”

  就这样,中共地下党组织把学生送到西山温泉游击队,再由华北抗日根据地把人接走,有的经西安到达延安,有的直奔抗日前线。

  “要抓人,我在明处”

  1941年12月7日,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开端,日美之间爆发战争。美国国旗护佑下的燕大不再安全。

  12月8日,侯仁之像往常一样一早骑车赶去上课,还没到校门,就看到一些日本兵在门口。见此情形,他便往家里去,又远远看到保姆不断向他摇手。侯仁之随即躲到了燕大附中一位老师家中。后来他得知,自己早上刚离开,几个日本宪兵和伪警察就闯进家里,要询问他对日美战争的看法。

  此后,侯仁之的妻弟带来消息,说日本兵占领燕大校园并下令学生离开。安排好妻弟后,侯仁之到学校正门去查看情况,被告知日本宪兵队已经开始抓人了。侯仁之准备到天津的岳父家去,继续自己的研究。

  “如果日本宪兵来家找我,就把我在天津的住址告诉他们。我并不是想躲起来。要抓人,我在明处。”临走前,他嘱咐妻弟道。之后没几天,日本人果然就到天津将他逮捕。

  无迁居旅行之自由

  被捕后,未经任何审讯,侯仁之便被关押在北平沙滩日本宪兵队总部地下室。

  日本宪兵队根据搜集的情报,对燕大师生的审讯重点各有不同。他们对侯仁之从事地下工作、掩护燕大学生参与抗日一事并无所闻,提审他时,审讯焦点是燕大的办学目的。侯仁之说自己只是青年教师,无权过问学校大事。最后,他被定以“以心传心,抗日反日”罪名。

  羁押两个月后,日本人没有查出这些燕大师生地下抗日活动的证据,先释放了被捕学生,又相继释放了几名关系不大的教职员。

  1942年2月10日上午,包括侯仁之在内的其余8名教师被移往炮局监狱,侯仁之是其中最年轻的一员。他在这里又被关押四个多月,最终被判处徒刑一年、缓刑三年,取保开释,但无迁居旅行之自由。

  抗战胜利后,侯仁之便积极投身燕大复校工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