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从六人发展为五十余人,为社区老人及养老院公益演奏数百场
|
张根管 68岁
社区:朝阳区石佛营南里
【榜样说】
步步高民乐团成员的平均年龄已届花甲,艺术水准不能和职业演奏家相比,但深入其中你会发现,他们认真、向上、诚挚包容。希望乐团能成为团员们守望幸福的精神家园。——张根管
近日,在朝阳区东风地区文化活动中心2层,音乐声响彻楼道。循声而去,一间活动室内,22位演奏者面前放着多种乐器,他们随着指挥者的手势,时而拨弦,时而摇铃。
这支乐团里的成员多为头发花白的老年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加入乐团前对乐谱一窍不通,十年来,乐团团长张根管几乎手把手教会了每一位乐团的新成员。
如今,步步高民乐团已接近专业水准,为社区老人和养老院公益演出数百场。
拿啥演奏?
买材料自制十余把乐器
家里人一直都知道张根管喜欢音乐。
中学时代,在学校里音乐老师曾教过张根管演奏二胡,从那天起,热爱音乐的他被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课余时间里他跟同学相互切磋,之后不断自学。后来,他到北京市百货大楼工作,接触最多的是企业管理,没有机会摸上乐器,但他心底一直埋着“音乐梦”。
1995年,张根管从东单三条搬到石佛营南里社区,有人了解到他喜欢拉二胡,想请他为社区合唱队伴奏。“我在老伴的鼓励下,到东华门乐器店买了把二胡。”张根管说。
这个社区里早就有一个合唱队,但始终缺少一个给合唱队伴奏的乐团。2005年1月,张根管临近退休时,在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建议下,决定成立一支社区的民乐团。
经过一番打听和游说,张根管召集了四位和他一样喜欢音乐的老人,再加上他和老伴,六个人,步步高民乐团成立了。
乐团刚成立,既无资金又无乐器。乐团的赵师傅买了材料,制作了中阮、大阮、三弦、二胡等十几把乐器,老刘把家中的扬琴搬到了排练的地方,老崔把儿子小时候用过的电子琴也搬了过来。
张根管作为乐团的负责人,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为乐团设立了发展规划和排练演出制度,为成员确定了排练曲目,并为每个人准备了相应的曲谱。
大家忙活起来后,乐团正式开始排练了。
去哪排练?
从物业公司到自行车棚
张根管居住的小区里并没有适合乐团排练的活动场所,最初的排练场地设在居委会的一间办公室内,活动时间为每周三次。
排练开始后,不时有新成员加入。2个月后,乐团的成员增长到20人,居委会那间小办公室已经“装”不下了。张根管开始考虑为大家找一个新的活动场地,他骑上自行车,走访了很多地方,最后终于向一所学校借到了一间多功能厅用于排练。
在这所学校内,民乐团排练了一年多时间,发展成为了一个有三四十名成员的中型乐队。然而由于禽流感疫情暴发,出于对学校学生健康的考虑,学校禁止外人进入,民乐团又陷入了没有排练场所的苦恼。
随后,乐团的排练场地搬迁多次,从学校搬到了一个物业公司的会议室,又从会议室搬到了朝阳区辛庄的一间空房子内,又从空房子搬到了自行车棚。
2007年,正值炎夏,自行车棚内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张根管和其他乐团成员排练完往往全身都是汗,但他们乐在其中。
熬过了几年“颠沛流离”的日子,直到2013年,民乐团终于固定下来,在东风地区文化活动中心排练。
怎样练习?
家中开课教会“音乐盲”
曾有人好奇步步高民乐团里这些熟练演奏的成员,都是如何召集到一起的。其实,这些如今演奏技术娴熟的成员,在加入乐团前是连乐谱都看不懂的“音乐盲”。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步步高民乐团中,张根管教会了社区里很多对音乐一窍不通的老年人。
因为学习者年龄普遍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理解能力比年轻人差一些,张根管每一步都手把手教,教一遍记不住,张根管就重复教学,直到学会为止。他将课堂开在了自己家中,有时音乐声过大,打扰了附近的邻居,他只好前去道歉。
乐团成员王师傅回忆,他参加乐团后捡起了40年没摸过的二胡,最初心里有些犯憷。“张老师对我没有挑剔,没有嫌弃,更多的是鼓励和帮助。”王师傅说,加入乐团后,张根管夫妇还动员他的妻子也一同加入步步高民乐团丰富生活,亲自带妻子买了中阮,并从零开始教会了她。如今,妻子从一个从没摸过中阮的人变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中阮手。
为谁演奏?
上门为老年人“送音乐”
经过十年的发展,步步高民乐团从最初的六人组发展到现在的五十多人,经常不定期前往养老院、社区老年人家中演出,平均一个月至少演出一次。他们最拿手的乐曲有乐团自创的曲目《快乐老年》、《左邻右舍一家亲》,以及改编的《喜庆丰收年》、《欢乐的日子》等。
今年4月29日,民乐团带着精心编排的传统文化节目,连续入户为社区八位古稀病残老人演奏。这些老人们或常年有病,或身有残疾,很难出门,乐团的成员们精心挑选了老人们平日喜欢的器乐、琴书、评戏、民歌等节目,传递邻里之间的感情。
不少团员说,加入步步高民乐团后,有一种家的感觉。成员间如果谁遇到困难,大家会互相关心。每当团里有成员生病没来排练,张根管夫妇一定会前去看望。
一次排练前,成员老吴来得有点晚,说自己身体不太舒服,张根管夫妇发现,老吴的嘴有点歪,像是中风的前兆,他们建议老吴最好去医院“瞧瞧”身体,不要耽误了。
“排练结束后,我们打电话给她,她说已经在医院看病了。”张根管说,他和老伴马上跑到医院陪老吴输液,直到老吴的家人赶到医院,两人才离开,那时已将近晚上10点。
张根管说,步步高民乐团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希望成员在这里能安度晚年,老有所乐。 新京报记者 李馨
【“北京榜样”本周上榜人物】
姜顺玉
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崇文分公司保安中队长。3月16日,王府井卡地亚表店附近,一名警察在抓捕嫌犯时发生撕扯。下班正要回家的姜顺玉见状冲上去,协助民警制伏嫌犯。
林云志
中铁电气化局城铁公司总工程师。他是智能化轨道交通建设的技术领跑者,在轨道交通施工装备等方面成绩突出,获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6项,取得创新成果23项。
李宇明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少年时他家境贫寒,靠坚强的毅力读完研究生。事业有成时,妻子却患重病瘫痪在床。他挑起家庭的重担,又调整了研究方向,最终学术和家庭两不误。
徐淑珍
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漷县村村民。30年来她撮合成佳偶300多对,一分钱不收。她说媒从不隐瞒夸张,她尽心尽责,有时还要帮双方消除顾虑、化解误会,直至走入婚姻殿堂。
张志刚
出租车司机。23年运营,张志刚无一例投诉及交通事故。他每年除夕夜都坚持运营,送乘客回家过年。他牵头成立了“的士书画社”,组织出租司机用书画作品投身公益活动。
征集令
欢迎推荐“公民榜样”
邮箱:xjbgandong@126.com
热线:010-67106710
微博:关注@新京报,发私信推荐
微信:关注“新京报”公众号,回复“公民榜样”获取信息
主办单位:新京报社
协办单位:首开集团
指导单位: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北京市委社会工委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