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3:特别报道

“朋朋哥哥”国博里义务讲解12年

大学期间成为志愿者,毕业后仍每周末在博物馆服务累计三千余小时,讲解方法多样受小观众欢迎

2015年09月06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国家博物馆内,志愿者张鹏正在给观众进行义务讲解。他已经坚持了12年。
国博义务讲解员张鹏。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张鹏 32岁

  社区:朝阳区劲松街道

  【榜样说】

  初当博物馆志愿者的那几年,我让义务讲解成为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陪着博物馆里的孩子走过了10多年后我发现,我有了一种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张鹏

  2003年春天的一次偶然机会,张鹏走进国博,成为了一名义务讲解员,此后便一头“扎”在里面,再也不曾离开过。

  12年来,张鹏换过学习的专业、跳过槽,但几乎每个周末和假期,与观众们在博物馆的约会却从未改变过。12年里,他先后参与世界六大文明展、古典与唯美绘画展等大型展览的讲解工作,累计志愿服务3千余小时,服务观众20余万人次。

  一个选择

  为“瓶瓶罐罐”留北京

  2003年春天,还在上大一的张鹏,一个人走进了国家博物馆。那是国家博物馆招募志愿者面试的最后一天,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张鹏报了名。

  “我在学校学的是社会学、法学,想着这也算是一个社会实践的机会。”张鹏回忆说,国博的志愿者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既考察有没有相关的知识积累,也要看应征者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去胜任这份工作。

  张鹏参加的那次招募,国博一共收到1000份简历,工作人员筛选出100份,其中有90人参加考试,层层选拔后,最终可以上岗的仅20人。“接到电话通知我可以当志愿者的那一刻开心极了。”张鹏说。

  张鹏就读的大学是位于昌平区的中国政法大学,从学校到博物馆,来回的路程需要4个多小时,大学期间,张鹏从没因为路远而动摇过,他先在昌平坐公交345路进入市区,随后换乘公交5路在天安门西站下车,张鹏说,下车后横穿广场去国家博物馆的路上,他总忍不住一路小跑过去。

  大学毕业求职时,父母本希望他回到家乡从事司法系统的工作,毕竟,这才是一个法律专业毕业生的“正途”。但张鹏想到,离开北京就意味着离开博物馆,最终,博物馆里的这些“瓶瓶罐罐”把张鹏留在了北京。

  一套理论

  “因人施讲”成孩子最爱

  张鹏每次的讲解约为4小时,但为了这4小时,他往往需要准备10小时的讲解内容。

  “要做到因人施讲。”张鹏介绍,如果发现观众中老年人比较多,他会放慢语速,增加一些贴近老年人生活的话题,“比如讲到乾隆的书法时,我会顺带介绍乾隆作为十全老人的长寿秘诀。”发现“80后”比较多时,他会通过他们在历史课本中学过的内容来引导。

  他还摸索出一套适合孩子的讲解方式,吸引很多小粉丝。

  给孩子们讲青铜器时,张鹏会让小观众们分别扮演周天子、诸侯王、卿大夫,来体会不同器物的象征意义。几十人一同听讲解时,如果有个别人落在后边,他会用手势、目光,把落单的人招呼过来,讲解完后他会给孩子“布置作业”,一场讲解下来,张鹏身后总会跟上比开始讲解时多得多的人。

  一位经常听张鹏讲解的家长回忆,张鹏喜欢和孩子平视进行讲解,他有时盘腿坐在地上,有时膝盖着地跪在地上。孩子们喜欢叫他“朋朋哥哥”,还把自己的零食分享给他。

  之所以是“朋朋”而不是“鹏鹏”,是因为对小观众来说,“朋”字更简单,而且有“朋友”的意思。

  “这是第二次听张鹏讲解了。”家长陶女士从前也爱带孩子逛博物馆,但总得挖空心思编故事哄孩子。然而,一次孩子参加班级活动,跟“朋朋哥哥”逛完国博,回家后竟然有模有样地说起了“青铜器是怎么从金色变成青色的”,这让陶女士喜出望外。

  “我不指望孩子听一次就能都记住,我要让孩子对博物馆有亲切感,来得多了,以后才能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张鹏这样看待自己的工作。

  一份收获

  微博三万粉丝追听讲解

  虽然博物馆志愿者是一份没有酬劳的工作,但也不容一丝马虎。张鹏介绍,国博要求志愿者一年要有40个小时的服务时间,在每个展览上岗前都会有专门的考试,如果有8周时间没有进行讲解,还需要再次参加考试。

  国博为志愿者们准备了大量的培训并请研究员及专家为志愿者们做讲座,即便如此,空闲时张鹏仍阅读了大量有关考古、艺术、历史等1000多本书籍,并走访多地的博物馆。

  除此之外,张鹏还开了微博,分享近期的讲解时间以及地点,截至9月4日,他的微博中共有31583位粉丝,其中有不少铁杆小粉丝和家长。其中,一位中学生多年来一直坚持听他的讲解,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并结婚。还有一位小学三年级开始听张鹏讲解的孩子,如今也当上了志愿者。

  在张鹏工作的书店中还挂着多幅小粉丝为他画的人物彩笔画,一幅画中张鹏穿着球鞋、着黑色长裤、粉色衬衫,夹着一本书,微微笑着,右手指着前方,好像在做着讲解。

  如今,张鹏不仅仅是在博物馆里义务讲解,他还采取多种方式,把更多的知识和历史传递给更多人。他走进人大附中、中关村二小等中小学,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为企业白领,学生们开设讲座。在这些讲座中不是讲专业知识,而是讲如何欣赏文物,如何发现文物的美。

  新京报记者 李馨

  【“北京榜样”本周上榜人物】

  高德强

  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管理处主任。他带领团队收集流传在民间的抗日斗争史料并走访,撰写了200多万字的《海坨风云》。

  周腾飞

  2014年4月的一个傍晚,周腾飞听到“有人落水”的喊声,连忙跑到湖边救起一个正在水中挣扎的小男孩,并和战友及时施救使其脱险。

  吴立红

  婚后一年,她丈夫突然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手术后高位截瘫。她始终如一照料丈夫。经过16年,她丈夫恢复行走,并回到工作岗位。

  张小戎

  关注妇女民生,为万余名女大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岗位;在全市建立的300多个巧娘工作室每年带动妇女弹性就业25万余人。

  苑建军

  北京高井热电厂编辑。他先天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仅0.04。在成为编辑后,他主动到生产一线采访写作。他写的长篇小说出版之后,又被他自己改编为电视剧,摄制完成并播出。

  征集令

  欢迎推荐“公民榜样”

  邮箱:xjbgandong@126.com

  热线:010-67106710

  微博:关注@新京报,发私信推荐

  微信:关注“新京报”公众号(bjnews_xjb),回复“公民榜样”获取信息

  主办单位:新京报社 

  协办单位:首开集团

  指导单位: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北京市委社会工委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