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书评周刊

自我颠覆的思想家

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的非常规智识之旅

2015年09月1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我所欣赏的人格是这样的:既珍惜自己的意见,同时又重视保持心灵的开放,充分享受赢得一场辩论的快乐,也享受充当倾听者的愉悦。

  ——阿尔伯特·赫希曼

  1996年,在为阿尔伯特·赫希曼(Albert O. Hirschman)扛鼎之作《激情与利益》一书所做的序言中,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教授的开篇第一句就说:“阿尔伯特·赫希曼是当代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他的著作改变了我们对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和人类行为的认识,也改变了我们对身份认同、忠诚、义务的性质和意义的理解”。森教授的这句话,言简意赅,大致总结了当代世界的一位思想大师阿尔伯特·赫希曼主要学术贡献和在当代人类社会思想史上的地位。

  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社会文明史上,20世纪可谓是一个跌宕起伏、复杂多变和波澜壮阔的世纪。在20世纪,在世界上曾发生了上亿人丧亡的两次世界大战,出现过希特勒法西斯政权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政权,发生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并且也在十几个国家发生了70余年中央计划经济的实验,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苏联的解体,东欧的转制和中国和越南的市场化改革。在跌宕起伏的20世纪里,西方国家实际上也经历了一个现代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变迁和演进过程。伴随着20世纪人类社会的跌宕起伏制度演进和变迁,也有无数的思想家和知识分子从多学科的角度在探索、反思和理论化地揭示人类社会运行的一般原理与基本法则。这其中包括马克斯·韦伯、约瑟夫·熊彼特、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约翰·罗尔斯、罗伯特·诺齐克、詹姆斯·布坎南、阿马蒂亚·森等。

  本期专题的主角赫希曼,无疑也是这些当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不过与其他跨学科的伟大思想家和知识分子不同,赫希曼一生的坎坷而又辉煌的学术探讨和著述经历别具一格,赫希曼更多地是从身临其境的现实观察,而不是从宏大的理论推理和逻辑叙事,来论述人类社会运行和演变的基本原理;与其他一些思想家更多地在西方大学中教书和做研究相比,赫希曼一生坎坷和从事过多种职业,更多地是参与到现实社会实践而进行观察和思考,因而被称作“worldly philosopher”(这个词组在中文语境中可被理解为“俗世的哲学家”、“入世的哲学家”和“现实世界的哲学家”);另外,赫希曼早年离井背乡、历经磨难、漂泊无根、居住过许多国家并在中年和晚年在数所著名大学执教和做研究,使他不会属于任何一个单一的文化传统、学术流派,甚至部属于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而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的知识分子。由于赫希曼真正开始学术著述是在二次大战后移居到美国之后,与上述大多数当代思想界的巨擘相比,赫希曼的理论著述更晚近一些,因而,尽管他在世界经济学界和社会科学界影响甚大,是西方国家“学术界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物”,但相对较少地为学术圈外的普通人尤其是中国读者所知。

  日裔著名美国学者福山说,赫希曼“遗留的不是资料的收集或微观的成果,而是持续形塑我们思考方式的伟大观念(big concepts)”。今年是赫希曼诞辰100周年,《激情与利益》在中国重新出版,而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杰里米·阿德尔曼为赫希曼写的八百多页的传记《入世的哲学家》也即将在中国出版,我们或可借之重新追寻赫希曼的学思之旅,再次与赫希曼那些伟大的观念相遇。

  在1992-1993年撰写的一篇“自我颠覆的倾向”一文之最后,赫希曼引用了当代大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一句话:“只有改变了自己的哲学立场,并且去进而发展某种新的观点时,才感到自己真正有活力”。赫希曼接着感慨道:“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的某个时刻,自我颠覆可能成为自我超越的主要途径”。这样的时刻,对任何人而言都是珍贵的。

  本期专题特约撰稿:韦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详见B01-B05版·主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