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书评周刊·经济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4:书评周刊·经济

里夫金:我们必须转型,走新的道路

2015年09月1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在关于资本主义理论和信息时代实践所面临的矛盾和挑战的论文中,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和其支持者德朗说出这样一句话——“可我们仍不清楚什么模式才是正确的”。在杰里米·里夫金看来,这句话非常有趣,是二人在暗示未来有可能出现一种新的替代经济模式,这种异常现象将使当前经济体制的长久可行性蒙上阴影。

  如今,里夫金认为,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已经出现了,虽然还只是个待成长的“小孩子”,但在未来,却具有无限可能。他甚至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中大胆预测,到2050年,这种新的模式很可能在全球大范围内成为主导性的经济体制,进而替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里夫金将之称为协同共享,而在网络推动“汽车分享”理念的罗宾·蔡斯则称之为共享经济。

  杰里米·里夫金

  (Jeremy Rifkin),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畅销书《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他关于后碳时代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研究获得了李克强总理及欧盟、联合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的肯定。

  共享经济行业越来越多

  蔡斯的新书《共享经济》刚刚推出了中文版,在书中她将时光倒退回至2000年,她说有一阵子她总是会做同一个噩梦——“一个汽车租赁行业的恶棍,冲进房间,拿着枪指向我们(她和她丈夫)。那时我清楚地知道,我们创建的业务模式正在摧毁着这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行业。”那段时光,是汽车共享公司Zipcar正式上线的前几个月。如今15年过去了,我们见证了Zipcar取得的成功,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共享经济行业的产生。

  蔡斯认为旧的经济模式让过剩的产能无处不在,这里面其实孕育了无限可能。Zipcar将传统租车模式改变为一种自助消费模式,同时让汽车在有需要的时候被使用,节省下了大量闲置汽车,不再需要每个人都购买一辆汽车,可以在网站上通过电子地图随时预约车辆,共享车辆。这让人想到在中国逐渐流行的“顺风车”和“拼车”的概念。

  不过,共享经济最早的发源地并非在实体经济上,比如网络上制作的音频、视频被免费分享和传阅。这之后才逐渐延伸到实体空间,比如在度假时与当地房主共享其空余房间的Airbnb,比如整合了千万微型企业的阿里巴巴。

  画出一个美好的“大饼”?

  不论是像蔡斯这样的共享经济实践者和创业者,还是像里夫金这样的研究者,现在确实聚集了这样一批对共享经济抱有极其乐观态度的人们。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和《零边际成本社会》两本书中,都提到了未来新能源、新通讯工具、新交通方式的普及,会让产品制造的边际成本无限接近零,于是经济共享也会越来越普及和大众化。而且里夫金尤其看好中国在未来经济共享中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也有人认为,他的想法过于乐观,只是给人们画了一个美好的“大饼”,这个“饼”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以及是否能够实现,都是未知数。

  上周,里夫金来到了北京,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在访问过程中,他坚持要先将自己关于《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中的核心内容表述完整后,才开始接受提问。而在讲述中,他多次提到“你这一代人”,在他眼中,共享经济的发展速度之快之迅猛,会对现有的经济模式造成冲击,并最终相互影响,形成新的经济模式。

  ■ 对话里夫金

  边际成本接近零,共享经济有了可能

  新京报:在谈共享经济之前,还是想请你谈一下第三次工业革命,你在书里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在2014年会发展成熟,为什么是2014年?

  里夫金:在上世纪90年代,我就已经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成熟到顶,并且有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迹象,我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现在全球GDP增长都在放缓,中国还算相对好的,我们就会思考,怎样才能形成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新的经济增长,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交通、能源和通信工具都有新的进步和变化,历史上所有的经济增长都是如此。英国工业革命,有了煤炭这个新能源、有了火车的交通方式和电报的通讯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电力、内燃机和电话的兴起,但是中国开始加入进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成熟的时期了。但是后来这些东西已经走到顶端了,没有什么潜力可以继续压榨了。

  新京报:所以你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

  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为先导,现在又有了新能源、智能电报,三者合在一起,美国叫物联网,中国叫互联网+,以后所有东西都可以和互联网连在一起,大家可以互相交互数据。到2023年左右,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廉价的设备互相联结,很多人都可以使用智慧型手机,3D打印也可以在家里实现,很多东西都可以不要钱了,边际成本变得非常低。通过网络的数据,我们知道大家都在生产什么,知道每天发生了什么,过去我不知道这些数据,就会有各种浪费,但是以后因为这样,边际成本会很接近零,给共享经济产生了可能。就像现在音视频有很多共享,未来会有更多的实体经济共享。

  新京报:这种想法会不会太乐观和超前?比如边际成本无限接近零。

  里夫金:过去的增长模式有时候会生产越多浪费越大,所以生产效率很重要。但生产效率很难在一个平台不断提高,就需要新的生产方式,我刚才说的这种方式就有可能提高生产效率。最早的虚拟共享经济已经对唱片、娱乐、新闻行业都产生了很大冲击。随着能源互联网和交通互联网的出现,这种情况会发展到实体经济。比如德国现在27%使用的都是新能源,未来希望达到100%,太阳能以前很贵,100多美元一瓦,但是现在就几美元甚至几美分,降价曲线和电脑是一样的,所以未来生产东西几乎不会花费能源费用。那么随着生产技术的成熟,也会变得越来越廉价,多生产一个产品的时候不会增加更多成本。

  中国在共享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被看好

  新京报:共享经济现在已经逐渐在实体经济中产生。

  里夫金:是的,比如拼车。过去都是自己买车,祖父母一辈,即便很少用到汽车,但还是每人都有一辆汽车,现在年轻人已经不是这样了。而且以后可能连汽车的能源成本都没有了,电动车、3D打印、无人驾驶……现在内华达州第一条商用的无人驾驶路线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了,这都是挡不住的趋势。共享经济现在只是个孩子,但是会慢慢脱胎,它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会有很长时间的共存期,但并不是说它长大之后二者就会闹翻,可能是它会把资本主义慢慢吸收进去。现在,那些需要大规模生产的产品依然需要大企业来生产,但一些小的生活用品,会渐渐地进入共享经济。

  新京报:你在书里多次提到中国参与到共享经济中的一种非常看好的态度,为什么呢?

  里夫金:中国现在共享经济发展很快,两年前我第一次造访中国,我离开几周后,国家电网就宣布投资800多亿人民币建立能源互联网,支持老百姓自己发电,用不完的电还可以卖回到网上。这是非常好的表态,如果整个中国都按照这个模式去走的话,我觉得你活着的这辈子,应该会看到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场景。尼尔森曾经有过一个调查,发现中国93%的年轻一代都支持共享经济,是全世界比例最高的。你们的儒家文化更注重分享,我觉得中国未来在这方面会比西方进展更快。

  新京报:但是你如何看待凯恩斯所说的“技术性失业”这个话题?

  里夫金:的确机器取代工作的速度会更快,但这里被取代的只是体力性的工作。未来没有那么多人天天开卡车、拧螺丝了,但是我们就业机会不会减少。40年后,更多人力被解放,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会有更多人从事教育、医疗咨询这类的工作,不再是重复劳动,这些都是就业生机。我们必须转型,走新的道路,否则生产效率只会不断往下降。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姜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